这只是在梦里比较丰盛和贫寒,到头来还是一死。我以杞菊为食,春天吃它的苗,夏天吃它的叶子,秋天吃它的花和果实,冬天吃它的根,说不定我还能像子夏和南阳地方的人那样长寿呢!” 此赋乃苏轼自嘲之作,尽显其豁达乐观之态。
《后杞菊赋》是北宋苏轼作的一篇“自嘲”散文,写于诗人任密州太守期间。文章记述真切,议论风生,颇有谐趣。表达了作者心胸豁达,超然物外,以洒脱的态度对待困难,表现了不羁心于外物。此文后被诬为讥讽朝廷减削公使钱太甚,成为“乌台诗案”罪证之一。 【原文】 天随生自言常食杞菊。及夏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犹...
苏轼所作《后杞菊赋》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唐代诗人陆龟蒙,曾栽种杞菊以充食,遂作《杞菊赋》。苏轼此文乃效仿陆龟蒙而作,故名为《后杞菊赋》。此赋乃苏轼在密州时挥笔而就,熙宁七年冬十一月,苏轼抵达密州,因当地灾情严峻,生活困窘,故而采摘杞菊为食。然而,他心境豁达,超然而立,以洒脱之姿看待艰...
后杞菊赋 苏轼〔宋代〕 天随生自言常食杞菊。及夏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犹食不已。因作赋以自广。始余尝疑之,以为士不遇,穷约可也。至于饥饿嚼啮草木,则过矣。而予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奉,殆不如昔者。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
因作赋以自广。始余尝疑之,以为士不遇,穷约可也。至于饥饿嚼啮草木,则过矣。而予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奉,殆不如昔者。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然后知天随生之言可信不谬。作《后杞菊赋》以自嘲,且解之云。 “...
因作赋以自广。始余尝疑之,以为士不遇,穷约可也。至于饥饿嚼啮草木,则过矣。而予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奉,殆不如昔者。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然后知天随生之言可信不谬。作《后杞菊赋》以自嘲,且解之云...
《后杞菊赋》是北宋苏轼作的一篇“自嘲”散文,写于诗人任密州太守期间。文章记述真切,议论风生,颇有谐趣。表达了作者心胸豁达,超然物外,以洒脱的态度对待困难,表现了不羁心于外物。此文后被诬为讥讽朝廷减削公使钱太甚,成为“乌台诗案”罪证之一。 【原文】 ...
苏轼《后杞菊赋》,超然洒脱,信手拈来 才高一世的苏轼,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一生都在奔波。但是他奇就奇在,能将苦难的人生活得极其精彩。苏轼《后杞菊赋》,这篇赋是其在密州时所写,于熙宁七年冬十一月至密州,因灾情严重,生活困苦,采杞菊以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苏轼行书《后杞菊赋》欣赏 苏轼《后杞菊赋》卷,尺寸为29.5X102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唐代诗人陆龟蒙,曾植杞菊以食,而作《杞菊赋》。本文系效法陆龟蒙而作,故名之《后杞菊赋》。 这篇赋是苏轼在密州时所写,苏轼于熙宁七年冬十一月至密州,因灾情严重,生活困苦,采杞菊以食。但他心胸豁达,超然物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