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古诗简介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该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话翻译: 国家残破,唯有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城荒草丛生,人迹寥寥。 感伤时局,连花朵也似含泪;离愁别恨,鸟鸣更令人心惊。 战火已蔓延数月,一封家书珍贵如万...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
《春望》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杰作,全诗原文如下: text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下面,我来为你详细解析这首诗的每一句: 国破山河在:国家虽然沦陷,但山河依旧存在。这里的“国破”指的是安史之乱中长安城的沦陷,“山河在”...
1.杜甫唐 2.开篇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树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这一联虽是写景,却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3.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
《春望》相关诗词 乘雨入行军六弟宅 唐代:杜甫 曙角凌云罢,春城带雨长。水花分堑弱,巢燕得泥忙。 令弟雄军佐,凡才污省郎。萍漂忍流涕,衰飒近中堂。 赠韦七赞善 唐代:杜甫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 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洞庭春色悲公子,鰕...
杜甫《春望》原文和翻译 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
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01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