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叔书中的句式多以简洁明了为主,注重以少的文字表达更多的意境。他善于运用断句、省略等手法,在句子中刻画人物情感和环境描绘,给人以深刻而凝练的美感。这种独特的句式使得他的作品韵味十足,给人以耐人寻味之感。 另外,李端叔在用词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他善于运用平实朴实的词语,使得作品更具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答李端叔书》的译文直接揭示了苏轼对于赞誉的态度和自我评价。他首先表达了对李端叔的敬意,尽管他们之间交流不多,但李的诗文让他对李的人格有所了解。苏轼坦诚自己年轻时追求科举功名,文章争论只是为了迎合考试要求,并非真心实意。他自贬说自己因直言极谏而招致麻烦,甚至差点丧命,这并非他刻意标新...
1、李端叔:即李之仪,善诗文,工于尺牍和公牍文字,后来与苏轼结下深厚友谊,并曾当过苏轼的幕僚。 2、髣(fǎng)髴(fú):同“仿佛”,在这里是大体知道的意思。 3、阔略:宽恕。 4、斩然:痛苦的样子。斩:通“惭”。在疚:《诗·周颂·阈予小子》:“媪媪娠shēn在疚。”后世作为居丧的代语。 5、舍弟:鄙人...
有苏轼《与李公择书》、《答李端叔书》、《次韵答李端叔》等作品为佐证。其次,是两者交游阶段。定州任职前,李之仪与苏轼共见过两次面,第一次是元祐元年,苏轼任起居舍人时,李之仪在枢密院任编修官;第二次是元祐二年,受驸马王诜之邀,同游西园;第三次为定州幕府,此期间是两人交往最为密切的一段时间,...
《答李端叔书》是苏轼的一篇散文,表达了他对朋友李端叔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以下是《答李端叔书》的译文: 我去年春天蒙您写信问候我,非常感激您的深情厚谊。今年春天又收到您的来信,信中言语诚恳,情义深厚,读完之后,我感到非常欣慰。 我自从获罪以来,闭门不出,整天与书作伴,虽然生活困苦,但也足以让我...
A. 作者感于李端叔对自己的殷殷关切而作此文,又谆谆告诫他,各人自有喜好,不必受别人的影响而对自己赞誉有加。 B. 作者认为自己以往那些品评古今人物、纵论为政是非的策论文章,其实都不过是书生的泛泛空论,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恰恰是应试科举养成的毛病,实在不足称道。 C. 谪居期间,作者唯恐为声名所累,混迹于普...
赠别李端叔,北宋黄庭坚所作,言意深远。首句“我观江南山,如目不受垢”以江南山水之纯净,喻人之心灵之清洁。次句“忆食江南薇,子独于我厚”表达对李端叔深厚情谊的回忆。接着,“在北思江山,如怀冰雪颜”表达了在北方思乡之情,比喻心中的冰雪之颜。以下数句“千峰上云雨,岑绝何由攀”运用...
《李端叔诞辰》是宋代诗人释德洪创作的一首诗。作品原文 未见犯寒梅,已有催春雨。催春春未归,却有昙花飞。飞香塞世间,何人知鼻处。遥知与世且同波,随分盘餐付儿女。作者简介 释德洪(1071—1128),一名惠洪,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人。工书善画,是宋代诗僧。著有《石门文字禅...
北宋时期的文学大家李之仪,以字"端叔"和自号"姑溪老农"闻名。他在词坛上独树一帜,以其多变的韵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见长。毛晋在其作品评跋中赞誉他:“多次韵,小令中,李之仪尤擅长淡语、景语、情语的运用。”他的代表作如《卜算子》中写道:“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