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禅宗六祖惠能著名的四句偈。相传,禅宗第五祖弘忍年岁已高,想把衣钵传给弟子,便让大家作偈来考查对教义的禅悟。他的上首弟子神秀在墙上写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而当时只是一个大字不识、只会挑水劈柴的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里所说的“菩提树”,尤为提一下。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修炼悟道的,六祖惠能也是在菩提树下削发受戒的。在《金刚经》里,“菩提”为“觉悟”、“觉解”的意思,为此,菩提树一度被视为神圣之树,信仰之树,寓意有“大彻大悟”的象征。...
慧能认为心静一切才能静,心空是一切才能空,心明一切自己明,本来是明亮的心境,何来的尘埃呢。 结果一 题目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怎么解释 答案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这是佛家六祖慧能顿悟的体现,佛主张佛法以无念为宗旨,无相为主...
神秀的偈意思是说:身体就是菩提树了,内心就象明镜一样清澈,要经常打扫,使自已的内心保持明净,不要沾到尘埃。这首偈语的境界已经很高了,但是六祖还是觉得不够彻底,于是针对这道偈再吟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意思是:本来就没有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世上没有任何事物,哪里...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显就是针对神秀所作,意在表达,佛家是讲究空无,为何一定要认定身体是悟道工具,心是明镜,防止尘埃,其实这是刻意追求,实则自己终究不是"菩提""明镜"罢了。2、"空"之境,方为顿悟 其实这首诗还是不够全,也就不能很好理解他的思想,原文如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是禅宗六祖惠能著名的四句偈。 相传,禅宗第五祖弘忍年岁已高,想把衣钵传给弟子,便让大家作偈来考查对教义的禅悟。他的上首弟子神秀在墙上写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而当时只是一个大字不识、只会挑水劈柴的小僧惠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是六祖慧能大师所作的《六祖坛经》中的一段,其意如下:"菩提"指的是佛教中的觉悟和智慧,代表着修行者的目标。"树"则象征着世俗的执着和烦恼。因此,"菩提本无树"意味着真正的觉悟是没有执着和烦恼的。"明镜"在这里象征着清净、无瑕疵...
字面意思:身非菩提树,身和菩提不可得.心非明镜台,心和明镜不可得.本来没有这些东西,又怎么能有尘埃落在上面呢?不要迷惑于虚无缥缈的东西.这是佛家六祖慧能顿悟的体现:内涵之意是佛主张佛法以无念为宗旨,无相为主体...相关推荐 1菩提本无树,明月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详细意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六祖慧能的禅悟之偈语,出自《六祖坛经》,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在记载中,发现这首诗原来有个典故。 菩提树 话说有一天,唐代高僧,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