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纠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表达的,是一种悟道修行的高境界。这可以理解为人无物,物无人,一种万事皆空的清净、“无为”状态。禅宗和儒道文化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的差别。禅宗将一切的现象均视为一种“空”。在禅宗看来,一切皆为六根(眼、鼻、耳、舌、身、意)所感知的对...
“明镜亦非台” 是说这面纯净的镜子也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放置在台架上的东西。这是在进一步否定把心的纯净状态物质化的观念,心的清明不是依靠一个具体的、外在的承载物来体现的。“本来无一物”这句是说从本质上来看,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幻不实的,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这是一种佛教的空性观念...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自唐代六祖慧能所作《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
无一物: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自己做自己。 一物:一种事物;一件事物。同类物;同一事。犹言一个标准。犹一事。 小提示:"本来无一物,亦无尘可拂。"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无尘本来无一物一物 全诗 原文拼音版 丰干 丰干,唐代高僧,又作封干,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公元七、八世纪,唐玄宗开元初...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一首佛教偈子,出自禅宗六祖慧能的《坛经》。因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禅宗分裂故事,这首偈子广为流传。因为耳熟能详,我们就先大致交代一下。 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夺得天下。唐高宗时期,双圣临朝,佛教在大唐兴盛繁荣。其时结合中国本土哲思的禅宗大放异彩,无数信众修行。咸亨三年(672),禅...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纠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本来无一物"道出了生命最深层的真相:每个人的自性本来具足,不假外求。真正的修行,不是要得到什么,而是要认识到并活出本有的觉性。就像佛陀在菩提树下证道时所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与惠能的顿悟是一致的。修行的关键不在于不断累积,而在于放下执著,认识本来...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啥意思,出自哪里 答案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字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