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纠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自唐代六祖慧能所作《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表达的,是一种悟道修行的高境界。这可以理解为人无物,物无人,一种万事皆空的清净、“无为”状态。禅宗和儒道文化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的差别。禅宗将一切的现象均视为一种“空”。在禅宗看来,一切皆为六根(眼、鼻、耳、舌、身、意)所感知的对...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句话意味着世间本来就是空无的,万物皆虚,心灵本身也是空无的,因此不会被外界的诱惑影响,任何事物都只能从心中经过,而不会在心中留下任何痕迹。这句话来源于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菩提偈》,强调了对世间事物的无牵挂和不执着,以求心灵的清净与平静。 接下来分析《菩提偈》中的其他...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啥意思,出自哪里 答案 此偈出自《六祖坛经》.乃六祖慧能的禅悟之言,《六祖坛经》是后人根据禅宗六祖惠能的话编著而成.因为其师兄神秀的偈: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感觉禅悟不彻底,于是吟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字面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诗是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所云,主要意思是:原本就没有菩提树,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全文还有: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慧能则这样来解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树不是菩提树,而是原本比喻智慧的, 明亮的镜子本来就不是镜子,而是比喻清静的心的。 我们的心本来就是清静的,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呢? 意在说明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自证菩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其主要意思是:心与佛本来就是空的,因此,用心来看世间万物,无一不是空。既然心本来就是空,就无所谓抗拒外界的各种诱惑,任何东西、观念从心上经过,都不会在空着的心上留下任何痕迹。因为心空,由心所生成的各种各样的对外物如功名利禄情等的追求也是空。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节选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言的后两句,基本意思是:某处地方原本空无一物,又到哪惹来尘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