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表达的,是一种悟道修行的高境界。这可以理解为人无物,物无人,一种万事皆空的清净、“无为”状态。禅宗和儒道文化有相似之处,也有本质的差别。禅宗将一切的现象均视为一种“空”。在禅宗看来,一切皆为六根(眼、鼻、耳、舌、身、意)所感知的对...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纠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哪里会有什么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再看惠昕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句话听起来极为高妙,其实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我说没有就是没有。 无一物,是对“性空”的错误理解。性空,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指世间万物都没有自性,佛家的“性空”,并非万物不存在,而是万物本性的一致。正因为万物本性一致,在禅宗理解中,万物皆有佛性。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是: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出自唐代六祖慧能所作《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一首佛教偈子,出自禅宗六祖慧能的《坛经》。因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禅宗分裂故事,这首偈子广为流传。因为耳熟能详,我们就先大致交代一下。 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后,夺得天下。唐高宗时期,双圣临朝,佛教在大唐兴盛繁荣。其时结合中国本土哲...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六祖坛经》·《行由品》。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注释】 (1)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觉”或“智”,旧译也作“道”。指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颂的歌诗称为偈。菩提偈,即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偈(偈陀),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菩提本来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空无一物,哪里会染上尘埃。这几句偈并不是凭空而来,背后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佛门五祖弘忍大师为了选出合适的接班人,有一天,就把弟子们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偈》 禅宗六祖惠能诗偈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创作的诠释佛教教义的诗偈,共有四首,载于《坛经》。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五祖弘忍认为慧能的佛偈深得佛法中的“顿悟”之妙,于是将禅宗的衣钵传授给了慧能。因为担心神秀不服气,暗中会谋害慧能,弘忍完成传法后,让慧能连夜回到了他的家乡岭南,后来慧能在南方弘扬佛法,成为禅宗六祖。 这个故事,出自《六祖坛经》,这本经书,是六祖慧能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在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