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16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师从曾参,孟子又师承孔伋。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曾参不仅对父亲如此,就是对后母也是十分孝敬,甚至休了妻子以敬后母。 曾子的后母对他十分刻薄,一点恩义也没有,但曾子毫无怨言,像对父亲那样,孝顺有加,供养不衰。 有一次,他让妻子为母亲做藜羹,他的妻子一时粗心,没蒸熟就端了上去。曾子知道后,大为恼火,立刻写了休书,将妻子撵出门去。知情人大都认为曾子...
曾参受杖 在春秋时代,有个孝子叫曾参。有一次他父亲很生气,要处罚他。顺手拿起旁边一根很粗的棍子打他,他很乖动都不动。“父母责,须顺承”,就乖乖在那里让父亲打。父亲因为脾气比较大,竟把他打昏了。夫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对曾参说:“你这样做,即是不孝!”曾参觉得自己很乖,“父母责,须顺承”...
登录 | 手机版 | 百度首页 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曾参 [ zēng shēn ] 生词本 热搜字词 举重若轻 入木三分 叹为观止 同舟共济 咄咄逼人 宵衣旰食 左右逢源 断章取义 ©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 ...
曾参(公元前505—前436年),字子舆,门人尊称为曾子。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孔子弟子,七十子之一。以修身和孝行著称,又颇多著述,是一位很有名的儒家大师。身后被尊为“宗圣”。 曾参相传为夏朝少康子曲烈的后裔,孔子早期学生曾点的儿子。曾参年轻...
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之一,他深得孔子真传,对孔子的思想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他致力于传播孔门学说,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有子思、孟子等人。他们形成了儒家子思、孟子一派,对后世儒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参的思想深邃而独特,他强调内心的修炼和道德的完善。他认为只有内心纯净、...
唐代诗人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中写到这样一句:“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用来形容谣言的可畏。曾参即曾子,是孔夫子的第二大弟子,也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孝行著称,以内省、慎独作为其修养观,他著写了...
曾参(公元前505—前436年),字子舆,门人尊称为曾子。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人。孔子弟子,七十子之一。以修身和孝行著称,又颇多著述,是一位很有名的儒家大师。身后被尊为“宗圣”。 曾参相传为夏朝少康子曲烈的后裔,孔子早期学生曾点的儿子。曾参年轻时,家族已经衰败。为维持生计,他跟母亲一道,从事...
自《大学》成篇以来,曾子一直被认为是其作者,至少被认为是其主要作者。 2曾子16岁拜孔子为师,被后世尊称“宗圣” 曾子(前505-前435),姓曾(zēng),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生于鲁国东鲁(今山东省平邑县),后移居鲁国武城(今山东省嘉祥县)。16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玩笑的。孩子是不懂事,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这就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最后还是把猪杀掉,煮了吃了。杀猪在三十年前的农村,还是一件大事。家里没有红白喜事,或者不到过年的时候,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