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猛喊曾元:“元儿!快更换席子!”“父亲的病重了,不可以更换了!”曾参说 :“你爱我,不如君子爱人,君子是以德爱人。你这样姑息我,我还求什么呢?”曾元听了,无可奈何,知道父亲是不愿死在季孙氏大夫赠送的席子上,只好遵命更席。
坚持奉行孝道,是曾参思想学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孝行,在曾参的思想和行为中,始终占着最突出的地位。《新语》有资料说:“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调寒温,适轻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衽席之上”。同时,“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这就是说,他是整天不离左右地、无微不至地侍奉父母的。不仅如此,在理论...
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曾参二十七岁。是年,孔子卒,终年七十三岁。曾参若父丧而无服,守孔子墓。孔子临终将其孙(孔鲤之遗孤)子思托付于曾参。 公元前476年(鲁哀公十九年)曾参三十岁。三年守墓过后,孔门弟子子夏、子游、子张认为有若面貌很像孔子,要把有若当孔子来事奉,强叫曾参同意。曾参拒绝说:“这样...
曾参为孔子的后进弟子,入学时间上的延误,鲁钝的天资,在其思想成熟的时间上落后于其它弟子,但另一方面,又具有更深邃、更有耐力的特点。特别是孔子去世后,曾参独立生活实践的几十年间慢慢消化夫子教诲,结合自己的经验所得,从而对孔子学说的某些方面予以推进。 品格 《韩诗外传》卷一记,曾参为养活父母仕于莒,曾当...
曾参,《论语》叙述语称其为“子”,与孔门其他弟子称以字不同,有人据此以为《论语》乃其弟子所编撰。其父曾點(字皙。《史记》作“蒧”),也师事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于鲁。”《孔子家语·弟子行》...
曾参全部作品: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大学(国学大书院),论语 大学 中庸:英汉对照,大学中庸(谦德国学文库),大学全鉴(典藏诵读版),孝经名家讲解,中国典籍影印大系:五经(4函共29册),大学诠解:中华传统经典解读/传世名著典藏丛书,青少年经典阅读
同历史上一些姓氏拥有聪明绝顶或武功卓著的人物不同,曾氏虽也出现过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著名人物,但他们却以平庸之资获得成功,特别是其中的三人,在历史上以“笨”出名,却均被后人赞誉为“曾子”,分别是:春秋末期孔子著名弟子曾参、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曾巩和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
孔门%uB7曾参:最讲孝道,述编《孝经》(上)韦力撰 司马迁在《史记%uB7仲尼弟子列传》中说:“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于鲁。”正因为这段记载,使得后世认为曾参乃是孔子弟子中年岁最小者。
唐代诗人李白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中写到这样一句:“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用来形容谣言的可畏。曾参即曾子,是孔夫子的第二大弟子,也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孝行著称,以内省、慎独作为其修养观,他著写了...
从小时候起,曾参就勤奋、好学,又特别懂事。俗话说,“寒门出孝子”。此话在曾参身上得到了验证。别看曾参小小年纪,到地里干活一天不误,生怕母亲累出毛病来;回到家里,不是收拾家,就是扫院子,尽量减轻母亲的负担。夜深了,他还要在昏暗的灯光下,陪着母亲说说话,才去睡觉;晨曦微露,他就起身给母亲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