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的国君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曾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岩坑竖穴木椁墓。无墓道,南北向,墓坑南北长16.5米,东西宽21米,深13米,面积为220平方米。此曾国与史书中的姬姓随国一国两名,始祖为赫赫有...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这件镈钟是楚惠王为曾侯乙制作的宗庙祭器,放置在西阳,其铭文纪年为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这无疑是曾侯乙墓下葬年代的上限。此外,从墓葬的形制,出土文物特征和放射性碳素测定的数据综合分析,曾侯乙墓的下葬年代为距今2400年左右的战国早期。 In the middle chamber,65 bronze chime be...
从数量、类型上来讲非常丰富,既有在庙堂上、在祭祀和宴飨当中所使用的这种黄钟、大吕、姑洗、太簇,很庄严很肃穆的一种乐器。同时曾侯乙他个人又很喜欢那种琴、瑟,一些室内小范围使用的乐器,这些都反映了它主人的一种精神归宿和一种追求在里面。除了乐器,曾侯乙墓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漆木器、金玉器等更是...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北省博物馆于当日发布了曾侯乙尊盘三维结构数字化复原的最新成果,宣布该馆联合故宫博物院运用工业CT技术,首次获取了尊盘完整的三维结构模型。被誉为“商周青铜器巅峰之作”的曾侯乙尊盘,终于被里里外外彻底看明白。“天眼”一开 不用再“雾里看花”了...
曾侯乙尊盘,是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国君曾侯乙的青铜器,属东周时期战国早期。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尊全套器物通高42厘米,重近30公斤。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深12厘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
曾侯乙墓所在的湖北省随州市 地处鄂豫两省交界地带 (随州地形及位置示意,制图@泰山/星球研究所) ▼ 东北依桐柏山 层峦叠翠 (田王寨景区,位于桐柏山第二高峰固城山上,摄影师@黄江) ▼ 西南靠大洪山 诸峰竞秀 (请横屏观看,鸟瞰大洪山上的大慈恩寺金顶,图片来源@随州文旅) ▼ 两山平行相望 孕育无数溪流 (三潭...
1、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宝级文物。湖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是目前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也是至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2002年曾侯乙编钟被列入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果然在棺椁旁一件刻有“曾侯乙之寝戈”铭文的戈,由此可断定,这是战国时期曾国的诸侯,名“乙”,因此称之为“曾侯乙”。而此件短戈,正是曾侯乙寝宫守卫所使用的武器。曾侯乙身高不足一米六五,为男性。墓中共出土礼器、乐器、漆木用具、金玉器、兵器、车马器和竹简15000余件,仅青铜器就共计6239件。
曾侯乙墓,位于中国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是一处深藏于地下两千多年的战国早期贵族墓葬。其惊世之现,源于一次偶然的邂逅。1978年5月,随州城郊的一处砖厂在取土过程中,意外掘出一座巨大的古墓,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曾侯乙墓。起初,工人们仅在土层中发现了一些青铜器碎片和木炭痕迹,然而,随着挖掘的深入,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