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这段话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经文,它阐述了佛教中的空性概念。1. 空中无色:这里的“空”指的是一切事物的空性,即事物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无色”意味着在真实的空性中,没有颜色或形象的实质存在。这并不是说...
《心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色受想行识,是五蕴,我们前面已经说过。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合称十二处。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十八界。蕴处界在佛教中称曰:三科。是对宇宙...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解:色受想行识,是五蕴;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合称十二处。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称为十八界。蕴、处、界在佛教中称为三科,是对宇宙人生一切现象所作的三种不...
是故空中无色相。 因为前边所说的这些道理,所以空里头就没有色。 受想行识亦亡蠲。 受想行识也没有了。 六根六尘并六识。 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是对着六根所显出来的色声香味触法。 根是以生长为意; 尘是以染污为意。 六根对着六尘,在心中生出一种分别, 而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是进一步广说。广说什么呢?在诸法真空实相当中,无凡夫法、无圣人法,绝待、清净。“无色”就是没有这些色法。这个身体的色法,是我们业识...
色受想行识,是五蕴,已如上说。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尘,合称十二处。六根、六尘再加上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为十八界。蕴处界在佛教中称曰三科,是对宇宙人生一切现象所作的三种不同形式的归纳。就是说可以从五蕴看世间,也可以从十二处、十八界看世间。五蕴已如前释。
那十二处的内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这是内六处,就是六根的意思。然后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这个就是外六处,就是六尘。就是每天我们六根面对六尘,然后去认识色声香味触的那个六尘境界的内容有哪些,那就是六识的作用。 那它为什么称为“根”呢...
我可以说,当我说话停止几秒钟,你们各位不但“无眼耳鼻舌身意”,乃至还没有念头,但是你的鼻子、眼睛都在啊,没有人给你割掉啊!《心经》为什么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个都被解脱了,因为“空”啊,一“空”,都被解脱了,都被般若了,这时候只有知觉而无牵挂,只有自在的觉受而没有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