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 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翻译为: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这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上篇《...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很多人把这个圣人行无为之事,老子讲的无为而治理解成,无所作为,任其发展,那是不对的?老子写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行事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和作为来言传身教,并不不作为。无为之治,就是圣人了解自然的规律所在,了解人性的本质所在,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顺...
善于捆绑的人,就算没有绳子也让人解不开。善于教化和治理,,懂得自然无为的人,即使没有设立规约,人们也不会触犯规矩。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所以圣人常常善于助人,人尽其才,而不会放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袭明:内藏智慧聪明。袭,覆盖之意。所以圣人常常善于物尽其用,而不会丢...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出自《道德经》第二章。意思是有道之人,做事的时候采用无为的方式,教育的时候采用无言的方式,任万物兴起而不予以谋划。“万物作而弗始”在某些版本里面写作“万物作焉而不辞”,意思是任万物兴起而不予阻拦。为什么有道之人可以任凭万物兴...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解释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权威时,那么就危险了。不要逼迫人民使其不能安居乐业,不要压迫人民使其无法生存。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会厌恶统治者。所以圣人自知而不自以为是,自爱...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出自《道德经》第十二章。意思是有道之人只要肚子吃饱就够了,而不会去追求过度的享受。 人本可以从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中了解世界,从美食中感受味道,但这些感官如果受到过度的刺激就会变得麻木,反而失去了感受力。打猎本是基本的生产活动,可以获得美味...
原文: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译文: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受一成不变的旧规,而是研讨当代的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办法. 分析总结。 因此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受一成不变的旧规而是研讨当代的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办法结果...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 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参考译文]所以圣人抱定一个准则或姿态,不刚愎自用固执己见,所以才能明白事理;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表功所以能有功劳;不自贵矜持高人一等所以能...
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拯救世人,所以没有人被遗弃;总是善于挽救万物,所以没有物被遗弃,这就叫遵循大道。《易经》里说的“善易者不卜”,《中庸》里讲的“至诚可以预知”的圣贤智慧!无限感恩!圣人为什么要救人?为什么要就物?救人、救物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是必然之问。圣人救人自己很快乐,圣人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