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录,道教名词。指每日记录自己行为的善恶,有过错则改之,类似于功过格的作用。《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卷一:“三者,无忘日录。日录者,所以修检善恶之处。世患不能自知,患不能闻,不能听言,则无所益。今以日录,录日所为,不可下笔处,皆己非也,改之为贵。则日录者,不教之师也,不说...
日录 日录,史书记事的一种体例。记其事并记其时日。引证解释 《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汉·何休注:“于所闻之世……大夫卒,无罪者日录,有罪者不日,略之。”
日录 《日录》是明代吴与弼哲学著作。日录,明代理学家吴与弼的哲学著作。是作者平日体会笔札。此书以心性涵养为主要内容,以天人合一的圣贤境界为追求目标。认为性命有别,命是天所赋 予,贫富贵贱,得丧荣辱,一听于天;性则在心,可反身自求,全靠自己涵养。
日录 外文名 Record 历史 春秋时期 意义 记其事并记其时日 目录 1词语注音 2词语释义 折叠编辑本段词语注音 rì lù ㄖㄧˋㄌㄨˋ 折叠编辑本段词语释义 (1).指史官按日的记录。 《宋史·周常传》:"陛下于灾暾可畏之候,暂停进对,亦人情之常;若著为定令,则必记于日录,传之史笔。" ...
日录,道教名词。指每日记录自己行为的善恶,有过错则改之,类似于功过格的作用。《太上灵宝净明飞仙度人经法》卷一:"三者,无忘日录。日录者,所以修检善恶之处。世患不能自知,患不能闻,不能听言,则无所益。今以日录,录日所为,不可下笔处,皆己非也,改之为贵。则日录者,不教之师也,不说之友也,不...
《日录》明吴与弼著 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抚州之崇仁人也。父国子司业溥。先生生时,祖梦有藤绕其先墓,一老人指为扳辕藤,故初名梦祥。八九岁已负气岸,十九岁(永乐己丑)觐亲于京师(金陵),从洗马杨文定(溥)学,读《伊洛渊源录》,慨然有志于道,谓程伯淳见猎心喜,乃知圣贤犹夫人...
孔学|《王安石日录》相关问题探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日錄》本是王安石私下記載自己在熙寧年間的奏對之語,然而,由於紹聖史官據以修撰《神宗實錄》,從而使此書成為北宋黨爭是非焦點之一,南宋人陳振孫甚至認為:“本朝禍亂萌於此書。”[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7《熙宁日录》。)可知,本書在當時...
日录——每天把错题记录下来 周练——每周把错题练习一下,如果不会,下周继续练 月清——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争取每道错题在一个月后能清理掉,也就是说彻底掌握,以后不用再练了 具体的操作方法,我整理如下: 其中用到的错题打印机和APP,我推荐作业帮的喵喵机和喵喵错题,因为作业帮是做错题搜索比较早的,积...
《日录》之中约有二十余条,其大旨有几端:一是省思自己为学修养,如第六十条:“枕上熟思出处进退,惟学圣贤为无弊。若夫穷通得丧,付之天命可也。然此心必半毫无愧,自处必尽其分,方可归之于天。欲大书‘何者谓为贤?何者为小人?’以自警。”;二是反思读过的书籍,如第一百二十七条:“枕上思《晦庵文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