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手机版 | 百度首页 下载百度汉语App 名师好课免费看 无表色 百科释义 报错 无表色是“不可见无对”的一种色,为佛教用语。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由网友自行编辑。©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 ...
表业作为身、语行为虽然是当下性的,但善或不善的表业能同时引生一种既不可见又不占有空间的色法(所谓“无见无对色”),在有情身中相似相续,这被称为“无表色”。无表色虽然本身不是业,但它是由业所引生,具体说来,在欲界是由表业引生,在色界如下述是由“思”心所引生,“因表、因思而得生故”...
无表色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梵语avijñapti-rūpa。又作无表业、无作色、假色。或单称无表、无作、无教。为「表色」、「表业」之对称。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即于身中恒转相续,具有防非止恶或与之相反的障妨善德之功能,而又为不可见,且无障碍性之色法。此为小乘说一切有部之宗义,即认为无表色系以身业...
1. 引言 俱舍论分别业品,对于“无表色”是否存在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说一切有部从八个方面论述“...
聊到无表色。色法总共十一个,内有眼、耳、鼻、舌、身,外有 色、声、香、味、触,然后再加上无表色。 无表色有点复杂,因为好像抓不到,所以有点难理解。我们比较简单地想的话,像“戒”就叫无表色。比如说别解脱戒,菩萨戒里面也有。还有世间的定,也有叫定的戒。这里讲到无表色是“谓有表业及三摩地所生...
无表色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受戒时,以强盛三业,制造一种色体,此体亦由四大之色法而生,故名为色,外相不显,故名无表,因有防非止恶的功能,故以之为生戒体。此无表色,虽不似他色之有质碍,然而由四大的色法生故,所以摄在色法之中,是乃小乘有宗的教义...
无表色有两种:善无表、恶无表。善无表如果存在,不管乱心、不乱心,无表色是不改变的。什么叫乱心?假使善的无表,起恶心、无记心的时候,这些心跟善无表是不一致的,叫乱心。这是干扰善心的。假使你受了比丘戒,有了善的无表,即使你起一念的恶念头,或者起一个不善不恶的无记心:「今天天气很好!」这些心...
王恩洋《杂集论释》中无表色受所引色者,谓无表色。此有二种:一者律仪,二不律仪。律仪无表,复有三种:谓别解脱律仪、静虑律仪、道俱律仪,具如谛品中说。律仪即戒,初受戒时,善思愿力于诸不善誓不造作,永作防护,即此熏心成坚固种,由彼种子能防不善,如堤防水碍不漂逸,故名为色。色以触碍为自性...
三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表色,上二种为戒律的无表色,此依善性而非善戒,恶性而非恶戒之善恶表业而生,此中摄善与恶之二种。即开极善极恶为二、合中善中恶为一也。今示发善之非律仪非不律仪无表色,则一由福田,向诸福田施财宝园林等也。二由誓,未礼佛念起十善之誓也。三由作,以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