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出自《曾子·子思子》。 译文:君子所重视的正道有三个方面:严肃自己的容貌,就会远离粗暴怠慢;端正自己的脸色,就可以使人相信;说话注意言辞语气,就会远离粗鄙无礼。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
文言文阅读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②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③,斯远暴慢④矣;正颜色⑤,斯近信矣;出辞气⑥,斯远鄙倍⑦
“动容貌、正颜色、出辞令”,三者都未说如何动、正、出(或许,正字还可以解读为端正、端庄、庄重之类的词意,但动与出,则完全没有类似修身之类的词意),本身并没有说怎么做,只有配上“斯远暴慢矣、斯近信矣、斯远鄙倍矣”才知如何是“动、正、出”,所以暴慢、近信、鄙倍都是针对自己如何修身而已。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②。笾豆之事③,则有司存④。” 【注释】 ①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 ②鄙倍:鄙陋,错误。倍,通“背”,背理,错误。 ③笾(biān)豆:祭礼中使用的器皿,笾是竹制的,豆...
《论语》智慧: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 辞气,斯远鄙悖矣。 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 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 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释文:曾子生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这段话是谁对什么人说的,《论语》中那一篇记载了这段话,请写出这段话的译文。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对孟敬子说的。论语《泰伯》中记载。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
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背矣。 笾豆(祭祀用具)之事,则有司存。 ”(《论语 · 泰伯篇》 ) ...
二、“正颜色,斯近信矣”。颜色就是神情,对人的态度。态度上要诚恳,至少面带笑容,不要摆出一副冷面孔,就可以日渐接近忠信。 三、“出辞气“,就是谈吐,善于言谈、爽朗明确,这是学问修养的自然流露,做到这一步,就”远鄙倍”,远离凡陋违悖。 论语早课堂“白话试译”“跟...
论语大义(崔栢滔)泰伯篇 第四章 【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②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④矣。笾豆⑤之事,则有司⑥存。”【注释】①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敬是谥号,是...
意思是: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使自己面色端庄严正,这样就容易使人信服;讲究言辞和声气,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错误。至于礼仪中的细节,自有主管部门的官吏在那里。”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词句解析:人类的行为跟环境息息相关并能够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