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国家医保局近日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对疾病分组进行动态调整,优化了医保付费技术标准。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初期分别使用1.0版分组方案和病种库,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现了现行分组不够精准、不够贴近临床等问题,主要集中在重症、血液等病例按病组...
经过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综合发力,部分改革城市住院率下降,医保基金实现了收支平衡。有的城市以往每到年底医疗机构总是反映医保总额不足,患者住院难。支付方式改革后,医保与医院建立了协商谈判机制,形成以医疗服务结果为导向的合理支付,保证了不需要住院的患者不再低标准入院,确实需要住院的患者能够“住得上院”。当...
2024年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1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期间表示,截至目前,已有26个省份实现所有统筹地区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预计到今年年底,改革预期目标将顺利完成。也就是说,到今年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将全部开展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4月11日,在国家医保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到2023年底,全国超九成统筹地区已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DRG是一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医保支付方式,即将临床病症、资源消耗相似的住院病人划为一组,确定医保支付的标准。2019年起,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国内...
在国家医保局最近举行的发布会上,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表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效初步显现。自2019年起,国家医保局陆续发布DRG分组1.0版、1.1版和DIP病组库1.0版。黄心宇说,截至2023年底,全国九成以上统筹地区开展DRG或DIP付费,其中190个统筹地区开展DRG付费,192个统筹地区开展DIP付费,天津、上海两个...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国家医保局近日印发《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对疾病分组进行动态调整,优化了医保付费技术标准。 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初期分别使用1.0版分组方案和病种库,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现了现行分组不够精准、不够贴近临床等问题,主要集中...
随着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面深入,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将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各地在促进支付方式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医保医疗...
吴明:如前所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就是改变既往公立医院做大规模、做大服务量、做大收入的运行机制,而且存在过度医疗和提供不必要医疗服务的问题,要建立起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控成本的机制,规范服务提供行为。在DRG/DIP实施过程中,阶段性地遇到一些挑战。一个是技术性问题,目前医院的病案首页质量、诊断的标准化...
一、为什么要改革支付方式?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项目付费,通俗来说,就是根据诊疗过程中用到的所有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用了多少结算多少,患者和医保根据实际费用分别承担各自需要...
医疗机构适应支付方式改革要求,在控成本、降药耗上持续发力。如北京多家医院主动联合采购心血管、骨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