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起,我国启动以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截至2023年底,全国九成以上统筹地区开展了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6个省份已实现省域内所有统筹地区全覆盖,改革成效初步显现。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 黄心宇:改革后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更加规范,时间和费用消耗指数下降、平均住院日缩短。同时,对...
为此国家医保局正在建立面向广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意见收集机制和DRG/DIP分组规则调整机制,以医务人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和客观发生的医疗费用数据为基础,对DRG/DIP分组进行动态化、常态化的调整完善,定期更新优化版本,确保医保支付方式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回应医疗机构诉求,更好促进医保、医疗协同治理和发展。医保支付...
黄心宇表示,国家医保局将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完成统筹地区覆盖面目标的基础上,与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强合作,完善DRG/DIP管理办法,推动支付方式改革提质增效。“改革后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更加规范,时间和费用消耗指数下降、平均住院日缩短。同时,对一些适宜在一二级医疗机构治疗的病种实行不同级别机构的‘同病同付...
2021年1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在近日举行的第一届医保支付改革论坛中,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执行院长应亚珍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表示,对照支付改革推进...
4月17 ~20日,国家医保局连续召开五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专题座谈会,听取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对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改革的意见建议。此前,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连发数篇文章澄清关于DRG/DIP付费方式的误区。4月11日,在国家医保局2024年上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
因此,动态调整分组是确保医保支付方式科学性、避免医疗机构对抗支付方式改革,实现医保、医疗协同治理和发展的关键举措。 北京市医保局副局长白玉杰:我们时刻关注临床医学的发展,在改革过程中,对临床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结合数据验证结果,优化分组方案,使之与临床需求相匹配。重点对重症医学、血液、免疫、肿瘤、...
医保基金结算清算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DRG/DIP支付方式改革落地,提高基金使用效率,促进医疗、医保、医药...
2024年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1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期间表示,截至目前,已有26个省份实现所有统筹地区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预计到今年年底,改革预期目标将顺利完成。也就是说,到今年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将全部开展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指通过推行以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逐步替代按项目付费 ,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保障参保群众权益,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一种改革措施。 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参保人员有什么影响? 医保支付方式是医保经...
三年计划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提质增效方面仍存在挑战。大数据技术崛起、结算方式探索不断深入、患者健康服务需求增加……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还有漫漫“取经路”。 用数据赋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医疗支付改革直接影响医疗机构与医生,如何在支付和结算上使用数据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