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元守一的本质在于“专注当下,凝聚心神”。“元”代表人的觉知与意识,“守一”则是将散乱的注意力收束至单一目标。道家认为,人的思绪如水中浮萍般易受外界干扰,导致能量分散。通过“守一”训练,可切断杂念对心神的消耗,使意识回归纯粹状态。这种状态与心理学中的“心流”高度契合,即个体完全...
抱圆守一 抱圆守一 抱圆者:圆是虚有!因为它是意想而成的圆。虽然无形却要真抱!无形是虚,真抱是有。守一者:一是实无!一是自身中心所在,虽然有形,却要空虚!有形是实,空虚是无。
“元”通常被理解为生命的本源、事物的起始或本质,也可指最原始的事物、人的觉知与意识,或元灵、本命真我。 “抱元”意味着保持心境的平稳与低迷,发掘自己的根性、本我,使自身进入一种内心安静的状态,从中开发自己的潜力,明确自己的道路。 守一: “一”代表统一、整体或纯粹的状态,也可指原则、道德力、守恒定律。
抱元守一,这四个字,有体有用,有理论有方法,元和一,是体,是理论,抱和守是用,是方法。抱元也即守一,抱一。守一或抱一,丹家非常有讲究,一个法门坚持下去,就是《道德经》中的“抱一为天下式”,修道的抱一,守一,内则可以开启灵性,外则感圣真之点化。
道家的“抱元守一”,强调的是回归本源,守住最初的状态。这个“元”,可以理解为宇宙的本源,也可以理解为人的本性。“守一”,就是要守住这个本源,不让心念散乱。佛家的“制心一处”,则更直接地指出了修行的方法。“制心”就是控制心念,“一处”则是指某个特定的对象或者状态。通过将心念集中在一处,...
抱元守一,不是要守护什么外在的东西,而是要守护我们内心本具的那份清净。"佛陀讲完故事,对年轻比丘说:"你现在明白了吗?道家所说的抱元守一,与我们佛法讲的明心见性其实是异曲同工。都是要让我们回归本心,找到那个最初的、最纯净的自己。"年轻比丘问:"那要如何才能做到呢?"佛陀说:"就像那位老者所...
当你真正放下的时候,你就自然明白什么是抱元守一了。"从那天起,善明改变了修行方式。他不再执着于经典的字面意思,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体会佛法的真谛。他打扫精舍时,专心致志;他化缘时,心无旁骛;他听经说法时,不再急于求成。慢慢地,善明发现自己的心越来越平静,对佛法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他明白了,抱...
佛陀曾在鹿野苑对阿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隐居深山的修行者,他用二十年时间参透了"守一"的真谛。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修行的本质,更让我们看到了返璞归真的智慧。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名叫迦叶的修行者。他生在富贵之家,但内心始终对生命的真谛充满疑惑。一日,他遇见一位游方僧人,听闻"抱元守一"的...
在道家的丹道理论中,“抱元守一”是一种重要的修炼方法。 首先,“元”在道家的哲学观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视作生命的种子和原始动力的源泉,它体现了生命最为根本、最纯粹的力量。 所谓“抱元”,即是修行者要涵养并稳固这股原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