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概念设计是指一些在计算中或在规范中难以作出具体规定的问题,必须由工程师运用“概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力学概念以及由震害试验现象等总结提供的各种宏观和具体的经验等,这些概念及经验要贯穿在方案确定及结构布置过程中,也体现在计算简图或计算结果的处理中。建筑...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性能具有高度不确定性,通过标准规范规定明确抗震设计方法与措施具有较大挑战性;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工程标准规范体系与《抗规》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均发生了显著变化;3、通过标准规范体系保证工程抗震性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时代呼唤抗震新思想、新技术、新科研与新规范的涌现。
为验证这种“层级式倒塌隔离”设计在实际地震发生中的抗倒塌效果,研究者用混凝土建造了一个长 15 米、宽 12 米的双层建筑,与现行的楼房标准层高类似,双侧建筑的每层高 2.6 米。研究者进行了双重测试,首先验证了建筑物在受到小范围冲击后连锁结构防止崩塌的能力,接着验证了建筑物的崩塌隔离效果。在第一轮测试...
三、如何进行建筑抗震设计?经济发达地区和偏远落后地区对于地震的抵御能力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建筑物质量和设计的差别。1、建筑结构对称 不知你是否有一个疑惑,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大多数建筑都追求对称美?其实这是一个暗藏的设计智慧。对称的建筑物从力学角度来说,其结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
但本次修订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标准号依然是GB不带T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在进行隔震设计时,理论上是要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12章相关内容的。这也是自2021年9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一直存在的隔震设计标准选择混乱的问题。本次《抗标》修订版,第一大关注点就是标准号由GB修订为GB/T,这也就意味...
3.10.1、(抗震性能目标选用影响因素)当建筑结构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应根据其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类型和不规则性,建筑使用功能和附属设施功能的要求、投资大小、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对选定的抗震性能目标提出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综合分析和论证...
所以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就为古代建筑的良好抗震性能提供了材料上的保障。 03建筑形式规则(对称、连续、均匀等) 我国的古代建筑一般高宽度比不大,且平面非常规则。 对称的造型也使得各部分的质量分布较均衡,地震作用下不易产生扭矩,这一点在当代以追求视觉冲击为主要...
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设计规范是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所遵循的原则和具体技术性规定,是抗震设计必须遵循的强制性技术规程。建设、铁路、交通、民航、水利等各行业都有抗震设计规范。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是指由建筑的用途和重要性确定其性能目标,根据不同的性能目标提出相对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使设计的建筑在未来地震中具备预期的性能。抗震性能化设计相对于一般的抗震设计标准而言,突出“人性化”或“个性化”,在设计过程中同时考虑使用者和业主的要求,在满足行业最低标准的前提下(底线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