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不需要把空间和时间中的这种直观方式局限于人类理性;有可能一切有限思维的存在者在这点上是必须与人类必然一致的,尽管我们对此无法断定(先验感性论.39.B72) 这些纯粹直观作为我们感性的条件,使得我们能够先于一切经验而在先天判断中规定客体的性状。
1.感性论的含义 先验感性论在康德那里被称为“感性学”,Aesthetic这个词是被日本学者翻译成美学,但康德在这里并不是用的美学的含义,而是“感性学”的含义。感性学,顾名思义,在感性立场上的学问,也就说直观的理论。在康德看来,这种学问是否能够被建立就要取决于感性中是否具有先天的东西。如果有先天的东西,那才能...
康德的时空观不同于我们的常识,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一种主观形式,是我们感受到的,是我们“感性认识”得以发生的先天条件。一切“感性的材料”必须符合这种形式,才能够被经验到,从而形成知识。“感性的材料”被放到时间和空间的纯形式中,才能形成“感性认识”;没有时间和空间就不能被我们感受到。康德这里的时间和...
感性在哲学中的地位的这种变化与康德在感性论里完成的变革相关。从根本上说,康德对感性论的变革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感性的超验化与时空的观念化。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讨论康德对感性论的变革以及这种变革的意义所在。 一 什么是感性?康德是这样回答的:“以被对象刺激的方式获取表象的能力(感受性)叫感性。所以,借助...
1、“先验感性论”中的“先验”(transzendental)跟在上一期的“先天综合判断”中的“先天apriori”有什么区别? 先验一定要涉及有关对象的经验知识,先天则不一定。 2、“先验感性论”中的“先验”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属于单纯的形式逻辑吗? 先验是逻辑上先于一切经验性的东西,但它们正是有关经验知识得以可能的条件...
然而在康德哲学里,这一传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真正现实的东西恰恰必定存在于感性里,感性甚至成了一切存在者的现实存在的尺度。感性在哲学中的地位的这种变化与康德在感性论里完成的变革相关。从根本上说,康德对感性论的变革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感性的超验化与时空的观念化。
感性论 作者:岩城见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译者:王琢 出版年:2008-04 页数:432 定价:29.00元 装帧:平装32 ISBN:9787100051767 豆瓣评分 9.4 21人评价 5星 57.1% 4星 38.1% 3星 4.8% 2星 0.0% 1星 0.0% 评价: 写笔记 写书评 加入购书单 分享到...
这个题目的意思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先验考察。感性是我们自身固有的一种能力,它受作用于我们的外部事物的影响(刺激)。借助于感性,对象被给予我们,且只有感性才给我们提供出直观,也就是说,直观就是个别对象的直接表象。乍看起来,一个这种个别表象,比方说一朵玫瑰花,在我们分析我们的认识过程时,它是不可再被继续分析...
康德不希望先验感性论只是整合一些矛盾的意见冲突,让一种理论看起来更加顺畅,而是希望它能够有被当作工具论的资格,即有确定性和不被怀疑性。什么是工具论,康德曾经说“纯粹理性的一个工具论就将是一切先天纯粹只是能够据以获得并被实现出来的那些原则的总和”。那么如何建立这种确定性和不被怀疑性呢,这就是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