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时空观不同于我们的常识,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一种主观形式,是我们感受到的,是我们“感性认识”得以发生的先天条件。一切“感性的材料”必须符合这种形式,才能够被经验到,从而形成知识。“感性的材料”被放到时间和空间的纯形式中,才能形成“感性认识”;没有时间和空间就不能被我们感受到。康德这里的时间和...
在先验感性论中,我们首先通过把知性在此凭借自己的概念所思维的一切都除去,来把感性孤立起来,以便仅仅留下经验性的直观。其次,我们将从经验性的直观中把属于感觉的一切都分离开来,以便只留下纯直观和显象的纯然形式,这是惟一能够提供先天感性的方法。在进行这一研究时,将发现两种作为先天知识原则的感性直观纯形式,...
一.先验感性论基础 先验感性论试图阐明,感性这种先天的认识能力和经验相结合,从而使数学知识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探讨先验感性知识的基本原理,同时也为知性知识提供经验对象。先验感性论又可以称为先天时空观。 先验感性论:一门有关于感性的一切先天原则的科学(22)直观:我们从对象处得到知识时发生的直接关系是直观,也...
因此,感性与知性一起构成了一切现实而具有同一性的事物的先验存在方式,相应地,超验感性论与超验逻辑学共同构成了关于事物真实存在的“存在论”。也就是说,如果事物是现实的且具有自身同一性,因而是可认识、可把握的,那么,它必定是以超验感性论与超验逻辑学提供出来的先验知识为其存在方式。事物之所 以显现为这样,...
1、“先验感性论”中的“先验”(transzendental)跟在上一期的“先天综合判断”中的“先天apriori”有什么区别? 先验一定要涉及有关对象的经验知识,先天则不一定。 2、“先验感性论”中的“先验”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属于单纯的形式逻辑吗? 先验是逻辑上先于一切经验性的东西,但它们正是有关经验知识得以可能的条件...
<感性论>有许多种读法,作为美学的书,作为意识哲学的书,作为以德国古典哲学对后现代哲学审视的书,还有作为艺术鉴赏的书.通读以后对课堂上许多含混之处清晰了许多,然而如要掌握全书,必先需要掌握德国古典哲学,还有书中提到的几个被忽略的理论家,更需要有更多的"经验".但在我看来书中提出的最根本问题是要人们在日常...
这个题目的意思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先验考察。感性是我们自身固有的一种能力,它受作用于我们的外部事物的影响(刺激)。借助于感性,对象被给予我们,且只有感性才给我们提供出直观,也就是说,直观就是个别对象的直接表象。乍看起来,一个这种个别表象,比方说一朵玫瑰花,在我们分析我们的认识过程时,它是不可再被继续分析...
摘 要以感性为线索在认知与审美层面比较鲍姆加登与康德的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在认知层面,鲍姆加登认为,清楚浑融的感性认知能促进逻辑认知并拥有自身的完善性。康德的先验感性论将时空直观形式确立为先天知识的原则,感性形式对杂多进行整理,形成清晰的显象。二人都彰显了感性的认知价值,但鲍姆加登的感性认知与逻辑认知按清...
先验感性论采取的是把经验性的,与先天的独立出来单独考虑。知识有质料与形式。经验有先天成分与后天成分,要明显的把这些区别开来是一个长期以往的过程。毕竟是一种值得注意与深思的过程,这种分离不是思想轻浮的产物。正如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描述:“我们通过印象所接受的东西和我们本身固有的能力(感官印象在...
先验感性论名词解释: “先验感性论”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原理论”的第一部,它分为两节——空间和时间,最后以“先验感性论的全部要点”和“先验感性论的结论”作为结语。 康德认为“人类知识对象”所授予的条件,必须先于对象由以思维的条件,所以先验感性论居于全书之首。在“先验感性论”中提出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