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译文】作恶之人,所犯罪过大,则削减寿命十二年(一纪十二年),罪过小者,削减寿命一百日(一算百日)。大小罪过,有数百种(感应篇所记载之恶事,自非义而动,至杀龟打蛇等数十种恶事)。想延年益寿之人,先要避...
文昌帝君说:世人每日清晨诵持感应篇一遍,可以消愆灭罪;感应篇行之三年,万罪消灭;行之四年,百福皆集;行之七年,子孙贤明,荣登科第;行之十年,寿命延长;行之十五年,万事如意;行之二十年,子孙为卿相;行之三十年,注名仙籍;行之五十年天神恭敬,名列仙班。 《感应篇》是千...
《感应篇》可以说是一切善书之王,凡是能够遇到此书的人,即是有福之人,能够平心静气,一直读下去,反复玩味,内心体悟,行动实践,那就是大福之人了。如果再能精进以求,那就可以成圣成贤、成佛作祖了。《感应篇》开篇就说:“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句话提纲挈领,开宗明...
首先就是言语,口为祸福之门,我们一生的祸福,很多都是因为这张嘴,因为说话太容易了,我们每天都在说话,一不小心,就会造下恶业,为自己招来祸端。所以言语不可不慎,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能说。凡是不合礼仪的话,都不能说,凡是宣扬他人善行、启发他人善心的话,都应该说。比如言语粗鲁,说话带脏字,喜欢拿...
自然界的天道与人道是相互感应的,天中有地,地中有天,人中有天地。并且天、地、人之间是互通的,天有日月,人分阴阳;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同样的,人的善恶行为,直接会被“天”之感应,从而就会有相应的福祸。此外《太上感应篇》里还包含了大量的“天道承负”思想,简单来说就是俗称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感应篇的来源 问,《感应篇》,谁人著作。对于他教典籍,以何法辨别之。 答,《感应篇》通行本,有太上二字,谓为老子所作。亦有谓本抱朴子而广之。然不必究其为何人所作,只取其书所说之益。所谓不以人废言也。圣人立法,固不必定取圣人所说为法,只取其益世道人心为事。虫文鸟书,大开文字之端,敢以虫...
本期就跟大家聊聊《太上感应篇》里的9句经典名言,言简意深,读完让人豁然开朗。1、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灾祸和福报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自己造成的。生活中很多人在感慨自己处处不顺,认为这一切都是命运的不公,其实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自己造成的。真正掌握命运的反而是自己,如果一个人能坚守本心,多做好事...
《太上感应篇》是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此书源出于《抱朴子》,后经宋代李昌龄、郑清之等先贤发扬光大,流通于世,影响深远。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 原文和注解如下: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感应篇》即《太上感应篇》,宋代李昌龄传,一卷。假借太上之旨,宣扬天道奖善惩恶,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清惠栋有注,俞樾缵(zuǎn)义。为近世中国民间最流行的善书之一。(2)老子:道家始祖李耳的别名。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時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