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说:世人每日清晨诵持感应篇一遍,可以消愆灭罪;感应篇行之三年,万罪消灭;行之四年,百福皆集;行之七年,子孙贤明,荣登科第;行之十年,寿命延长;行之十五年,万事如意;行之二十年,子孙为卿相;行之三十年,注名仙籍;行之五十年天神恭敬,名列仙班。 《感应篇》是千...
这两段文字共同构成了《感应篇》的精髓,它们顺应了天道,为道德教化树立了核心。当我们深入圣贤的内心,会发现那是一种超越尘世的高远境界。他们行善并非出于祈福避祸的功利之心,而是源自内心深处对众生的无私关爱。这种境界,宛如璀璨的星空,不为尘世所染,只为照亮众生前行的道路。那么,如何踏上这条解脱之路呢?...
从此就备置笔记本于办公桌上,名“治心篇”。早上办公事前,交代看门人,不论善恶之大小都一定要记在治心篇上。到夜里,我在庭中摆上桌子,穿了官服,仿照赵阅道焚香祷告天帝。你母亲见所行善事不多,经常担忧地说:“以前在家乡,精进行善,三千之数很快就完成。现居衙门里没有什么善事可行,何日才能达成一万...
行善--「非善不行」,不做不合天理之事,自己随分随力,勇猛行善,并感化世人共同行善。 勉行--「尽力而行」,知而不行,仅是知而已,读了感应篇,明知「断恶修善」之理,必发至诚心,奋励力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之必获福报。
《感应篇》可以说是一切善书之王,凡是能够遇到此书的人,即是有福之人,能够平心静气,一直读下去,反复玩味,内心体悟,行动实践,那就是大福之人了。如果再能精进以求,那就可以成圣成贤、成佛作祖了。《感应篇》开篇就说:“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句话提纲挈领,开宗...
《太上感应篇》作为一部道经和劝善之书,不仅告诫求道者要避开过错,更恳切地劝导他们积善行德。书中明确指出:“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这是对世人善恶行为的明确规条,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期许和鞭策。在古代,这些警诫对于人们来说具有相当的威慑力,因为古人对天地神明始终保持着...
不能只想保持长久而忽略短暂,不能开始勤勉而末后怠惰。不避嫌、不避怨、不拖拉、不间断、不卤莽、不图报、不务虚名。凡是遇到一切善事,都要欢喜地去做,即使你受了委曲也要坚持去做,有了成就才可停止,这才是奉持《感应篇》的真正种子啊!紫虚元君说:“从前有位傅先生,从小就喜欢修道,他进入焦山的石室...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译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太上老君说:“祸福没有一定的门径,都是人们自己所感召来的。”善与恶的报应,就像是影子紧跟著形体一样,永远都不会分离。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
《太上感应篇》历来归为道家经典,这是再无异议的。但其通篇又融合了儒家、释家的许多思想言论与典故事例。三家互相关联,又互相转化,共同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寄托了中华民族对善美仁风的道德追求,读起来使人觉得既奥妙无穷,又合情合理,导人向善。心性、德业、因缘、果报、感应等思想主题,体现了三...
国学经典《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为道教经典,内容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本书特别强调承负法则,道经中系统的提出承负论的观点,是在东汉的《太平经》中。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