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恶说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年)提出的一种对人性的看法。内容讲述 荀子不同意孟子的观点,他认为,所谓"性"是"生之所以然者",故"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曰:"今人之性,生而有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
性恶论,战国时期荀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与“性善论”相对。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性恶论 隶属 人性论 倡导人 荀子、韩非 ...
由此看来,人的本性是邪恶的(道理)很清楚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孟子说:“现在人之所以学习,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我)说: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没有能够了解人的本性,而且(也)不明白人的本性和人为的区别。大凡本性,是天然造就的,是不可以学到的,是不可以人...
1、正说无人听,于是投石激层浪,反说“性恶论”天下万事万法,只有一种关系:药与病的依存关系。万物皆可为药,万物皆可为病,法相罗织无尽重重,彼此相克相生。无一法为常法,无一理为常理,彼此对治而生而灭。可以这样说,深明大道之理的荀子谈“性恶”,其本心本意并不在“性恶”身上。性恶之论,不过...
性恶论是谁的观点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这是战国中后期的儒家思想家荀子的观点;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质朴的一种自然属性,“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
如何理解荀子的性恶论?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人之性恶,其善也,伪也。人本性是恶的,有“善”,那是人为的结果。圣人把“性”和“伪“结合起来,制定出了人为的道德和法律制度,建立封建统治秩序。 2、礼义法制,道德规范是与人的本性对立的,是为了巩固社会秩序强加给人的,反对孟子把学习说成为了恢复...
在相关争论中,荀子往往被视为“性恶论”者,甚至一度因此被排除出儒家正统阵营。清代以后,荀子持“性朴论”的观点逐渐被提出,这为荀子“性论”赋予了新内容。但这一论证以质疑《性恶》文本的荀学属性为代价,导致《性恶》篇与《荀子》难以相容。能否对二者关系重新予...
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性善论认为人性是可以被教育、培养和改变的,人可以通过自我修养、良好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和人格水平。而性恶论则认为人性是固定的,天生如此,不可能通过外界因素的影响来改变人的本性。道德教育的不同 性善论认为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要引导人们去发掘和实践自己的天性,让人们知道什么是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