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念处经》是巴利三藏中经藏《长部尼伽耶》的第二十二经,又名《四念处经》。此经论述真修实证的修行法门,即以修习四念住,内观身、受、心、法,了知“身不净、受是苦、心无常、法无我”,以对治净、乐、常、我等四颠倒想,修得慧观、知见苦、无常、无我之三...
《妙法圣念处经》是南北朝时期北宋法天所译的圣念处经书,全书共九卷,版本为通行本。书目提要 〖解题〗 (暂缺) 〖质量〗二三校。卷数 9 部分内容阅读 贪愚招坠堕如火而起烟。後自堕泥黎业报亦如是。犹戒清净故感天胜妙池。随意而洗浴复雨紫金花。散布於身上及彼功德池。以彼戒种子念念为防非。有欲...
《大念处经》是《巴利文大藏经》中的第22篇经,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中极受重视。经中,佛陀教导比丘,获得正道的方法就是修习四念处,终达涅槃, 证悟三果或四果。经中佛陀对四念处的义理和修行做了详细解释,并详细说明了如何打坐,如何内观,如何正确修习止禅与观禅的具体方法,是禅修的殊胜法宝。
大念处经 - 身念处 - 正知(明觉) 491 2024-08 5 大念处经 - 身念处 - 不净观(厌恶作意) 480 2024-08 6 大念处经 - 身念处 - 界分别观(界作意) 443 2024-08 7 大念处经 - 身念处 - 九种坟场观(墓园九相) 425 2024-08
《大念处经》(Mahāsatipaṭṭhāna Sutta)在上座部佛教传统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佛陀教导的核心之一。 时至今日,《大念处经》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依然焕发光芒。 通过念处(Satipaṭṭhāna)的实践,我们可以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寻得片刻宁静,于压力与纷扰中回归内心的平和。
若有比丘 比丘尼七年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年。六五四三二一年。若有比丘 比丘尼七月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置七月。六五四三二一月。若有比丘 比丘尼七日七夜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
在佛教修行的宏大篇章中,大念处经犹如一盏明灯,引导众生穿越欲望的迷雾,直抵涅槃的彼岸。它教导比丘们通过四个关键领域——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和法念处,来净化心灵,摆脱尘世的束缚。首先,世尊告诫比丘们,观身是基础,需洞察身体的生灭法,认识内外之身,无执着于世间之物。在衣食住行中,...
佛教超话《妙法圣念处经》录出 烦恼不能伏 上妙触生爱 善恶事不分 浮生苦最大 苦乐犹心起 得失事亦然 善恶友离合 因果理无偏 降伏诸根乱 平等心要行 利益诸有情 是名苾刍行 沙门婆罗门 烦恼伏应断 智慧修增长 令心不散乱 涅槃理须证 诸苦应远离 勤发正见心 佛说此难比 解脱诸轮回 须弥爱不动注:*烦...
《妙法圣念处经》录出 若诸有情。不造诸业。出离三界。证二空理。苦恼不侵。贪恚非染。了达轮回。譬如灯明。照了物像。正智相应。恒无间断。离诸邪执。爱乐寂静。冢间树下。舍离诸恶。亲近善友。比丘如是。修出家行。一切可爱。诸境界等。不应贪着。不乐房舍。离于货易。及虚妄语。不乐歌舞。舍离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