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念佛法门自然也是修行法门之一,念佛应知道佛有报身佛、化身佛、应身佛,也应当知道自性三宝,所以念佛到最后还是要去找自己的这个第八识或者如来藏,在净土宗里面一般称为参究念佛等,直到找到自性弥陀,也就是禅宗开悟明心,所以八万四千法门皆回归到这里,万法不离其宗的宗就是指我们的真心如来藏、自性弥陀。 如果...
(五)金刚念:如果心气不适,或场合不方便,但动口唇,声在唇齿间。金刚持又称半明半默持,数目不计多少,心忆而动于舌;舌动而返于心;舌既有声,耳还自听,绵绵密密,是为心念心听。(六)随息念佛:气静心平时,观出入息,每一息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吸气念「南无」,呼气念「阿弥陀佛」),方...
于上四门,更不必分深浅行相,与道理何如,随各人因缘根器而自觉知,亦无有善净密诸法相之分。此才是真念佛。若只一门,即具依赖性,而求一心不乱,如何能乎。至于习气之消净,尤非一世之功。惟此生见性成佛,尚须多世以般若打扫,方起大用。故学佛而先求神通,或求有所见,不从心上著力,皆不名念佛,且易入魔。...
若持名念佛三昧成就,即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乃至万行回向念佛等诸多念佛门,悉皆成就。一法具足一切法,六字洪名乃总持陀罗尼,不唯是四种念佛门之总持,乃至是释尊一代时教大小乘一切法门之大总持。是故,念佛四门与持名念佛相较,四种念佛为修行之径路,而持名念...
隋朝天台智者大师有《五方便念佛门》一文,其介绍念佛门的修法有五: 一、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行人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时,心必愿生彼国净土,是为乐称诸佛名号的众生说。 二、观相灭罪念佛三昧门:行者想像佛身,专注不已,遂得见佛,所有罪障悉皆消灭。是为乐睹佛身,畏惧罪障者说。
古人修习“念佛”法门,并不是把希望寄托在临命终时靠阿弥陀佛来接引,而是活着的时候就成就。为什么现在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临终时,没有人敢希望活着的时候就成就呢?东晋时期,曾有半个世纪流行念佛法门。半个世纪后,在南北朝流行“止观”法门,也有很多人成就。数个世纪后,唐朝非常盛行坐禅,200年中成就者...
❒ 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 行者深陷寂静定中,即将涅槃,此时十方诸佛以神通护念,激发其内在智慧,一念之间便能净化佛土,利益众生。此法门适合那些追求深寂定境界、期望涅槃的人士。在深定中,借助诸佛护念,激发内在智慧,净化佛土,适合追求深寂定境界的人士。智者大师将念佛三昧门与五种禅进行类比,进一步彰显了...
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岂知华严会上,善财以十信后心[1],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为其称赞...
念佛法门是佛教中极为重要的修行法门,具体分为四种修持方式:1️⃣ 实相念佛:专念自佛,深入通达实相之理,以期悟证自心。在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诸法中,以般若智观照,了达一切法当体全空,亲见本具妙真如性。这种念佛方式在四种念佛中被称为实相念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