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句的意思是,修行者应该不住于任何事物、现象和观念上,不应执着于任何外在或内在的体验。这包括了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的执着,以及对名利、财富、美色等世间万物的执着。 而生其心:“心”在这里指的是智慧之心。当修行者放下所有执念时,内心会摆脱束缚,进入一种空明澄澈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智慧...
师:实行的时候就该想到:我所做的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才是无所住。例如这个杯子,可以装汽水、装毒药,也可以放不同的东西,但是把里面的东西倒掉,它还是杯子,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的心就像杯子一样,可以装很多不同的东西,但是东西倒出来后,毕竟心没有改变。上文中的“应无...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出自《金刚经》的第十品“庄严净土分”。原文是:“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住相”,也就是停留在外在,停留在对事物的区分状态。我对“住”的理解是,它是你对世界的反馈。你对某件事物有兴趣,或者无兴趣,都是...
《金刚经》是寺院僧众和在家居士必修的重要经典之一。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是因为受持《金刚经》,因悟透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证得空性、破迷开悟、解脱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经是我们修行路上开悟的一大助缘。佛经是佛陀和高僧大德思想的汇集,能够帮我们开发智慧、清净自性。佛门三皈依里说:...
深度解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今天跟大家一起聊聊出自《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著名偈语的真实含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佛家经典,蕴含着两层深刻的含义。 第一层,“应无所住”强调的是人们应努力挣脱世俗物质和现象的束缚,避免为其所迷惑,更不要对其...
《金刚经》里有一句非常灵性的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虽然简短,但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智慧。它的核心思想是:心灵不应该被任何事物或观念所束缚,而应该保持一种超然、自由的状态。 不执著:万物皆无常 🌿 首先,我们要学会不执著。世间万物都是无常的,变化无常的。我们不应该过分追求或依恋任何事物或人。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意是“没有什么所执着的,要有把一切功名利禄看淡的心”。我们都会有发财之梦。这是交易和生活的动力,不可或缺,但是变成执著就很不好了,执著就意味着对某些东西有了执念,非得到不可。其实在现实生活和交易中也是如此,我们往往越在意的东西越容易失去,太过于执著就会在得...
五、结语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仅是《金刚经》中的一句智慧之言,更是现代人面对生活烦恼的一种解脱之道。在这个充满压力和竞争的时代,学会放下执着,培养积极的心态,将有助于我们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幸福。让我们在生活的每一天中,努力实践这一智慧,治愈内心的烦恼,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自《金刚经》。其最关键的是“住”和“心”二字。住,指的是人对世俗、对物质的留恋程度,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不能“住”,因为这些妄想分别阻碍了人们的心性,使人们的智慧德能显现不出来。心,指的是人对佛理禅义的领悟。人的心性如一个巨大的宝藏,里面藏着无量智慧、无量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