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六言诗碑》,现存于三峡白帝城碑林的东碑林,碑高170厘米,宽100厘米,碑上所刻文字是康熙皇帝御书的一首六言诗:“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碑下方刻着“赐巡视北城河南道监察御史加三级臣傅作楫”。傅作楫,字济庵,夔州府巫山人,生于巫山圣泉峰下,康熙丁卯举人...
康熙字典> 碑 拼音:bēi 部首:石 笔画数:13 Unicode:7891 「碑」在《康熙字典》页:832.01 【午集下】【石字部】 【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陂。【說文】豎石也。【禮·祭義】君牽牲,旣入廟門,麗於碑。【疏】君牽牲,入廟門,繫著中庭碑也。𨻰用之曰:公食大夫禮...
在眉县清湫太白庙中,有一通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的石碑,它历经320多年的烟雨风霜,向人们讲述着康熙年间那段史书无载却碑石传史的故事。 清初,康熙帝玄烨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息民之政,如免赋销租、币赈粮济、抚恤招徕等,使得国家出现“盛世之象”;乾隆承其...
《康熙御书碑》(图一)原为朱裴墓遗物,现藏于山西省闻喜县博物馆,此碑立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碑长116厘米,宽42厘米,厚14厘米。该碑四周阴线刻云龙嵌珠,碑文分诗、志两部分,左部为康熙御书中唐诗人常建的《三日寻李九庄》诗文,行书7行,每行4字。右部为朱裴所撰钦赐御书志,馆阁体13行,每行字数...
康熙重修岱庙碑是岱庙天贶殿院内的碑,立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碑高5.93米,宽1.53米,厚0.48米。碑阳正书13行,满行64字,共479字,字径4厘米,碑文叙述岱庙历史沿革和重修过程。文后刻赞助者衔名4列,由山东布政使施天裔记事。额篆书“皇清重修岱庙碑记”,2行8字,字径15厘米。碑阴刻“重修...
康熙墓碑上的诗句,流传甚广,但真伪难辨。有一种说法是,碑上刻着:“天门久为初人闭,福路全凭神子通。”据说这与耶稣基督有关,表达了某种神秘的宗教意味。然而,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史学界的广泛认可。康熙一生笃信儒家文化,对其他宗教持较为开放的态度,但并未公开皈依。据传,这一诗句可能源自康熙...
此碑为康熙六十七年碑,碑文有满汉两种文字,青石石质,碑身四周盘龙,碑首为二龙戏珠,赑屃碑座。碑身与赑屃分离。碑身宽约1米,高2.4米,厚0.35 米。 旧京今天: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死 …
撰写时间是“康熙肆拾壹年岁次壬午菊月上浣之吉”,即公元1702年,距今319年。“菊月”,是农历九月。“上浣”,农历的上旬,初一至初十。“上浣之吉”,上旬中吉利的日子。碑的两侧面,刻的全是人名,应该是当时出资赞助刻碑的人。该碑的出土,对研究惠民县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
康熙御碑位于碑殿正中,碑高3.85m,宽1.42m,碑体砌在墙内,碑的厚度不详;龟趺长2.69m,宽1.64m,高1.06m.碑上竖刻治隆唐宋4个大字,字径68em,碑面右上方镌刻康熙岁次已卯四月望日敬上12字.康熙己卯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四月望日,即四月十五日。发现过程 这几方石碑原来嵌在在一师后院一民房的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