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的最后几年,库切的日子并不好过。1985年他的母亲薇拉·库切因心脏病离世,1988年父亲撒加利亚·库切死于喉癌,再一年,23岁的儿子坠楼身亡,然而并无意外或他杀的证据,最终只能以自杀结案。短短几年间三位至亲接连离世,而在同一时期,库切的祖国南非同样风雨飘摇。种族隔离政策导致的动乱进入白热化阶段...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南非(J.M.Coetzee,1940年2月9日—),白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大学教授。是第一位两度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的作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关注话题 管理 分享 百科 讨论 精华 等待回答 从《耻》开始,认识库切 ...
库切 百科释义 报错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1940年2月9日出生于南非开普敦,南非白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大学教授。是第一位两度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 -布克奖的作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非洲第五位、南非第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由...
库切在诺奖颁奖典礼上 正是在对人性脆弱和失败的深刻探索中,库切捕捉到了人类内在的神秘之光。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投身写作之前,库切的梦想是成为摄影师,这一理想主要实践于库切十五六岁,也就是他自传三部曲中的《男孩》时代。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在摄影上,是当时学校摄影协会的主要推动者,留下来约130张...
关于库切,仍然没有答案 文/康慨 发于2021.11.1总第1018期《中国新闻周刊》随着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获奖,库切已不再是非洲最晚近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03年获奖时,库切已离开了南非,他此后的小说也不再把非洲作为背景。三部耶稣小说也许是库切晚年最令人困惑的作品。现在,该系列最后一部《...
库切于1940年2月9日出生于开普敦,父亲是律师,母亲是小学教师。库切祖上是荷兰移民,他的祖父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和农场主。每年的圣诞节和复活节,库切家族的成员都会聚到农庄上来过节。库切小说中的农庄生活场景即来自对白鸟喷泉农庄的记忆。每到周五,农庄会宰杀一只羊给工人吃。库切在看到羊如何被宰杀后,回到父母在...
《耻》是库切笔下最具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在叙述上,《耻》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卢里的经历和意识串联起了整个故事。象征是《耻》中比较突出的一个艺术手法。例如“狗”这个频频出现的重要意象,其命运暗指南非白人的命运。
“自省”是库切小说的永恒标识,那些无时无刻不散发出来的强烈自省,驱使着库切始终把批判的矛头直指自身。在“自传三部曲”中,库切将那些和自身经历高度重合的主人公们,全都依照着自己的全名“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命名为“约翰”,然后又以写作者的自觉从小说中抽离出来,像审视毫不相关的人物一样,审视着...
“库切小说的特色,包括精致的结构、意义深长的对话,以及精彩绝伦的分析。同时他又是个追根究底的怀疑者,对西方文明罔顾人性的合理化企图以及粉饰太平的道德观,提出无情的抨击。他基于知性,力求诚实,破坏了一切抚平伤痕的可能,并自外于任何卖弄忏悔与认罪的廉价戏剧。即使在他提出自己的信念时(例如他赞成保护...
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英语:John Maxwell Coetzee,简写为J. M. Coetzee,1940年2月9日-),又译柯慈,南非当代小说家,1987年耶路撒冷奖得主,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主要使用英语写作。 2006年,库切归化成为澳洲公民后在阿德莱德大学文学院任教。 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