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原画画在六张纸上,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副约七百公分的长卷。而黄公望并没有一定按着每一张纸的大小长宽构思结构,而是任凭个人的自由创作悠然于山水之间,可远观可近看。这种浏览、移动、重叠的视点,或广角深远,或推近特写,浏览过程中,视觉观看的方式极其自由无拘,角度也非常千变万化。 [5] ...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坛宗师黄公望晚年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另一大半为《无用师卷》,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至正七年(1347年),79岁的黄公望结束云游,定居...
得名《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后半段因有黄公望题识 上款为“无用师”而被称作《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此《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天各一方 会动的《富春山居图》看“浙”里!还有几天,杭州亚运会将正式开幕...
《富春山居图》表达出作者晚年对“山居”的情怀与对自身性情的感悟,被邹之麟誉为“画中兰亭”,分为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在流传的过程中几经波折,分离与合璧,引发“真伪辩论”,富有戏剧性。历代书画家、鉴赏家、君王等都对其推崇备至,其经典地位在明末...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画便是《富春山居图》,当把它放大,黄公望藏在画中的秘密才慢慢显现。先看一下《富春山居图》的全貌(横屏观看会更美丽):《剩山图卷》 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无用师卷》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公望出生两年后,蒙古人建立元朝,这个历时98年的王朝鲜有汉人被委以要职。当然,从南宋...
富春江畔的新桐:绵绵青山静卧在后,一江春水铺陈在前。富春江碧波荡漾,青山润朗。它就是《富春山居图》,以富春江为原型进行的创作,采用散点透视法,追求与山水融为一体,有“画中之兰亭”的美称,也有和《兰亭集序》相似的传奇命运。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无数人前...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八十高龄才开始提笔绘写富春江叠峰山峦四季变化的长卷大作。 黄公望与西方天才型画者梵高不同,在七十岁前,他从未想当个画家。正如所有宋元明清的中国文人,黄公望幼年书读得好,一心只想参加科举考试进府做官。四十岁之前,他追求...
青山郁郁,江水悠悠。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79岁的黄公望在杭州富阳山居的南楼,起笔要为这片山水作一幅画,送给同行的师弟无用师。富春江畔是黄公望的隐居地之一,作为当时知名的大画家,作画赠友再平常不过。但若站在后来回望,那一天不同寻常,黄公望所画的,便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
被称为“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入列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由元代黄公望(1269-1354年)历时多年成绘,完稿时他已80岁高龄。这幅纯水墨山水长卷,横约七米多,以浙江富春江为题材,是画家毕生创作的巅峰作品。画家作为一名全真派道士,他毕生游历于名川大山间,融人生经历于山水画魂之内,此画不仅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