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菜人哀》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屈大均《菜人哀》两肱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屈大均《菜人哀》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屈大均《菜人哀》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肤脂凝少汗粟。——屈大均《菜人哀》三日肉尽馀一魂,求夫何处斜阳昏。——屈大均《菜人哀》...
屈大均是广东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美称。前半生,他致力于反清复明运动之中,当郑克爽投降清政府后,屈大均大失所望,携家眷回到老家番禺,以著述讲学为主。他是一位多产诗人,创作出大量佳作,诗中既包括忧国忧民之侠骨,又不失情真意切之柔情。从诗法来看,屈大均尊杜甫...
屈大均墓,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思贤村宝珠岗,修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是明末清初的反清志士屈大均之墓。1989年6月,屈大均墓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简介 屈大均及其家人的墓地前部阔14.5米,后部阔6.8米,两侧长9.8米。屈大均的墓立于墓域中间靠右之处。坟面呈“凸”字形,用灰沙...
12月13日,由广州市文联指导,广州市文艺报刊社主办的“最诗意广州”——岭南诗韵分享会第二讲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举办。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以“屈大均的情感世界与诗意表达”为主题,解读了屈大均传奇精彩的一生,探究这位诗人对于岭南文化的贡献。北上云游三十余年,被誉“广东徐霞客”屈大均是清初诗坛的翘楚,...
这首诗是屈大均写于清代初年,在摄山(今南京东北)一座寺院中度过的一个秋夜。诗人以时间为顺序,描写了从入夜到拂晓所见所闻所感的景物和心境,寄托了自己对明月和故乡的情感。总结:屈大均的诗歌表达了他反清复明的情怀和对故国的怀念,他以屈原后代自居,继承了屈原那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他的诗歌风格...
汪宗衍在《屈大均年谱引言》中指屈大均生平“忽儒,忽释、忽游侠,忽从军”,其生平活动之复杂及身份之复合,不类一般的士子或书生。 屈大均自己说:“予二十二而学禅,既又学玄。年三十而始知其非,乃尽弃之,复从事于吾儒。 屈大均是一个信仰不坚定者,还是在不...
屈大均与秦良玉都生于明末清初,虽说算是同时代人,但二人年龄相差悬殊,他比秦将军要小了半个多世纪,清人入关时,屈大均年方14岁,于他来说,秦良玉要算奶奶辈的人了。相同的是,二人都是抗清义士,秦良玉在清人入关后不久便病逝了,而屈大均却一直在同清人死磕,即使在抗清失败后陷入低潮时,他也入寺为僧,...
出生于广州西场,曾受教于越秀山下的屈大均,最为闻名的,是他的著作《广东新语》——一本关于清代广东的大百科全书。但这位“反清复明”政治理念的最坚定着,却有着更多的故事:他品格坚贞,敬师孝母;他是一介文人,却有着一段与佛门无涉的和尚生涯;他的诗风雄奇,一生刚毅,不屈于当朝,却为至爱的妻子哭泣,惆怅不...
屈大均是明末清初广东著名的诗人与学者,本书作者将屈大均一生主要“关节点”串联起来,将其创作、著述、交游等活动融会到相应的人生阶段加以叙述,这是其区别于已经出版的同类著作的主要特色。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上架时间:2018-08-16 10:00:57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