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
屈大均的诗词全集、诗集(684首全) 684首,共35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点击跳转1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请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 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 番禺(今属广东)人。 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次年,屈大均参加反清斗争,同年失败。 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在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
屈大均的各种反清行为自然触犯了统治者的大忌,无论在他生前还是死后,清廷都把他的著作列为“全毁书目”,销毁极多。在他去世七八十年以后,清代文字狱再起,乾隆三十九年,以屈大均“托名胜国,妄肆狂狺,其人实不足取,其书亦不可复存”为理由,将其所有著述书版一概焚毁,还要发棺戮尸,因没有找到坟墓而作罢,但竟...
沪江在线词典网提供屈大均的读音、屈大均是什么意思等信息,屈大均的意思是: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介子,番。
如此大手笔,出自清初“岭南三大家”之诗人屈大均之手。屈大均,字翁山,广东番禺沙亭乡(今番禺新造镇思贤村)人。生于明崇祯三年(1670年)。其父是个自学成才的乡间医生。屈大均年幼时,因家境艰难,寄食于南海西场(今广州西场)邵氏家。他受父亲督促影响,自幼对渎书用功,善诗文。15岁时,就学于广州越秀山讲学的陈邦...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