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局部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寒食帖》局部 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1922年颜韵伯将《黄州寒食诗帖》高价出售给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1923年9月日本东京大地震时,《黄州寒食诗帖》险遭焚毁,菊池惺堂冒险从烈火中将它抢救出来。震灾之后,菊池惺堂将《黄州寒食诗帖》寄藏于友人内藤虎斋中。1924年4月,内藤虎应菊池惺堂之请,作跋以记《黄州寒食诗帖》从中国辗转递藏至日本之大概...
一、《寒食帖》其一 原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译文: 自贬谪黄州已历三载寒食, 年年惋惜春光逝去却无力挽留。 今春阴雨连绵如秋日萧...
你提到的颜真卿《寒食帖》是一幅行书作品,规格为35.6×16.5厘米,共3行,22字。此帖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为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是颜真卿与友人书。其内容为:“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只数日间,得且住,为佳耳。”在书法风格上,颜真卿的《寒食帖》展现了其行草书的独特魅力,用笔肥厚、内含...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蒋勋说苏东坡《寒食帖》 被贬黄州是苏轼最难过、最辛苦、最悲惨的时候,同时也是他生命最领悟、最超越、最升华的时候。这一段时间他有时候还是很抑郁的,你不要认为他一下就豁达了。有一次他
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期流出一件超清版的苏东坡的《寒食帖》的大图,这件作品我们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出其细微的墨色变化,而通过这些用笔的细节和细微的墨色变化,我们能够真实看出苏东坡当时的书写状态,这件作品的文史,足以改变许多人对于书法史惯有的认知。传统的字帖上《寒食帖》是无法看出其起笔的细微状态以及其墨色的...
这幅字作品全帖纵长34厘米,横长119.5厘米,行书共17行,129字。这就是苏轼行书巅峰之作——《寒食帖》。苏轼曾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观其书法,神采飞扬,笔墨饱满,飘逸跌宕,尽巧将诗意与画境融为一体,如实展现寒食画卷于眼前。每一字皆有其率性之美,细品之下,甚至可见其形似哭泣,...
苏轼《寒食帖》局部 4月4日,农历闰二月十四,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在我国古代,寒食节并不是现在可有可无的节日,而是一年中的重大节日之一。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
《寒食帖》黄州,今湖北黄冈,在宋代属于很偏僻、荒凉的地方。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来到黄州,举目无亲,刚开始只能寄宿在一个叫“定惠院”的寺庙里。由于倍受打击,苏轼心情相当低落,于是在寺庙中整日闭门不出,埋头大睡,有一蹶不振的迹象。元丰五年(1082年),已经是苏轼来到黄州的第三年。这一年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