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寄子由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前一首写自己的牢狱之灾,一面想念弟弟,希望能与他生生世世都是兄弟,能够继续这一兄弟未完的因缘;后一首写狱中凄惨的生活和对家人怀念的感情。这两首诗意境凄凉,感情真挚,心理描写动人。作品原文 狱中寄子由二首¹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
苏轼和苏辙步入仕途后,无法常常相聚。他们之间靠书信交流,哪怕是写一首诗,填一首词,也想着寄送给最亲的人。这首《画堂春》就是苏轼给苏辙写的,据考证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在熙宁四年的时候,苏轼在陈州为官。苏辙从汴梁出发前往江南赴任,途经陈州,他们一同出游。这次团聚在苏轼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苏轼 〔宋代〕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诗题中的“子由”指的就是苏辙,即苏轼的胞弟,比苏轼小两岁。《狱中寄子由二首》并非此诗原题,而是后人简称如此。此诗的原题...
在石佛山南边与三苏场之间有一片平坦的山间河谷地,《眉山县志》(民国版卷一)记载云:“石佛山,治西,山半有石佛像。东坡寄子由诗:‘卜田向何许,石佛山南路。’指此。” 莫非,苏轼真的要到眉山的石佛山下去买田地? 按照《眉山县志》的意思来理解,苏轼诗中接下来那句:“下有尔家川,千畦种秔稌”。这“尔家...
寄子由 《寄子由》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原文 厌暑多应一向慵,银钩秀句益疏通。也知堆案文书满,未暇开轩砚墨中。湖面新荷空照水,城头高柳漫摇风。吏曹不是尊贤事,谁把前言语化工。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创作的五言诗,元丰元年(1078)中秋在徐州作。作者在中秋夜憔悴卧病,对月感怀,思念弟弟子由,因赋此诗。诗中回忆去年中秋与子由同在徐州观月情景。明月依旧,兄弟却已天各一方,使作者倍感人生聚散如浮萍,黯然伤神。诗中写月,除“熔银”二句用比喻正面描写外,其余...
牵挂亲人,要想赶紧回家,苏轼《华阴寄子由》三年无日不思归,梦里还家旋觉非。腊酒送寒催去国,东风吹雪满征衣。三峰已过天浮翠,四扇行看日照扉。里堠消磨不禁尽,速携家饷劳骖騑。嘉祐二年,苏洵、苏轼、苏辙同时参加礼部考试,父子三人进士及第,成为京城中的名人。由于苏轼、苏辙的母亲过世,父子三人立刻...
寄子由【作者】苏轼 【朝代】宋 厌暑多应一向慵,银钩秀句益疏通。也知堆案文书满,未暇开轩砚墨中。湖面新荷空照水,城头高柳漫摇风。吏曹不是尊贤事,谁把前言语化工。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罢徐州,约二月下旬或三月初离徐。离徐后,苏轼没有直接去湖,而是达宿州,先去南都(应天府)看望子由。兄弟十六日后,苏轼乘舟顺汴河下行,过宿州,于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在灵壁撰《灵壁张氏园亭记》。继续下行,过泗州、龟山,在高邮遇秦太虚与参寥子。过长江,在镇江,苏轼至金山拜望宝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