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画堂春·寄子由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翻译: 陈州城内美景繁多,柳花纷飞之处,麦子随风摇摆,宛如金色的波浪。夜晚的大明湖风平浪静,湖面犹如新磨的铜镜一般明亮照人。湖上的小舟双桨齐飞,如同织布的梭子...
画堂春·寄子由①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12.词的上阕“___“___”...
画堂春·寄子由① 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③奈愁何。 【注】①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九月;②指宋神宗熙宁四年秋,苏轼与苏辙同游的陈州柳湖;③苏辙在济南任满,将召还,苏轼、苏辙二人早年曾有早日隐退而为“...
画堂春·寄子由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译文及注释 更多 译文陈州城内美景多,柳花纷飞的地方,麦子随风摇摆,如金色的波浪一般。风平浪静之后,夜晚的大明湖犹如新磨的镜子一般明亮照人。
苏轼《画堂春·寄子由》原文译文赏析篇末提到归去是因为苏轼苏辙二人早年曾有早日隐退而为夜雨对床之乐的约定参见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再祭亡兄端明文即使日后能如愿以偿与当前的别离仍有巨大的时间差因而深感痛苦和无奈可见离愁的深重 苏轼《画堂春·寄子...
阅读下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
画堂春·寄子由①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1) 词的上阕“___“___”...
画堂春·寄子由宋代: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写景,抒情,思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州城内美景多,柳花纷飞的地方,麦子随风摇摆,如金色的波浪一般。风平浪静之后,夜晚的大明湖犹如新磨的镜子一般明亮照人。湖上...
画堂春·寄子由 苏轼 介绍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