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程颢与张载讨论所谓“定性”问题的书信。也是程颢遗留下来的唯一自己撰写的哲学论文,后人称之为《定性书》(见《宋元学案·明道学案上》)。典范作品 据《朱子全书》卷四十五《舜弼问》条下说:“此书在鄠时所作”,约当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所谓定性,就是安定自己的“性”使之不为外物所动摇。这实际...
北宋理学家程颢《定性书》原文及译文 作者简介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河南伊川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和其弟程颐并称"二程",由于他们长期在洛阳讲学,传统称他们的学派为"洛学"。《定性书》是程明道回答张横渠如何定性的一封回信,与《识仁篇》并称为明道哲学之精髓。 《定性书》...
《定性书》是程颢针对当时士人普遍存在的内心不定、易受外物干扰的问题而作的。在书中,程颢以深刻的洞察力,指出了人们内心不定的根源——即“物欲”和“私意”的干扰。他以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人心如同一面明镜,本自清明,能够如实映照万物;然而,当这面镜子被尘埃覆盖时,便无法清晰地映照出事物的本相。同样,...
定性书(宋)程颢 承教,谕以“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此贤者虑之熟矣,尚何俟小子之言!然尝思之矣,敢贡其说于左右。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己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
定性书 程颢 原文: 承教,谕以“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此贤者虑之熟矣,尚何俟小子之言!然尝思之矣,敢贡其说于左右。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己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
才导致看似理上晓得,但一旦解读典籍,便不堪入目。今特以程颢《定性书》而为例,指出宋儒理学之缺陷处。方括号内为笔者点评解读。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苟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且以己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
程颢在其著作《定性书》中就对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做出过解释。程颢认为,人本就来源于天道,与万物相同,都是从天地之间产生,而不是独立于天地之外的东西。我们在谈论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时总是习惯于将人从天地之间分离出来,而不是将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看法,人与天地是有关系的,而...
又称《答横渠先生定性书》、《答张横渠子厚先生书》,北宋程颢著。论述己性不分内外物我,主张通过定性的方法,达到廓然大公、顺应万事而不动情感的道德境界。张载提出“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的问题,为此,程颢特作《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表明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认为张载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所谓定者,...
不与外界打交道,闭上眼睛、与世隔绝。儒家讲“内圣外王”,根本就在于养得此心不动。程颢这篇《定性书》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我们反复阅读。核心就在与:动与静,内与外,是一不是二,如果不能消融这种二分性,我们就会一味的排斥外境,希望守住内心的清净。但这样的清净并不是真正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