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公元541年-公元682年,存在争议),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天资聪颖,有悬壶济世之志,曾在周宣帝时期朝廷多有变乱时,于太白山隐居,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时奉召入京。他在行医期间著有《千金方》等医学著作,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孙...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 孙思邈少年好读,天资聪明,7岁的时候,就认识一千多字,每天能背诵上千字的文章,据《旧唐书》...
孙思邈晚年精通相术。某日,官员卢齐卿求算命,他张口就来:“五十年后你当刺史,我孙子在你手下犯错,记得打轻点!”卢齐卿懵了:“您孙子还没出生吧?”他眨眨眼:“提前预约个面子,不行吗?”五十年后,孙溥果然因罪挨板子,卢刺史想起“千年订单”,赶紧放人。七、百岁药王的"最后医嘱"142岁那年,孙思邈仍...
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孙思邈被追封为“妙道真人”,因此后世又称他是“孙真人”。 04大家都知道孙思邈是名医,下面介绍几则流传在中国民间关于药王孙思邈的一些传说,仅供我们研究药王孙思邈时参考。传说有一次在行路时,孙思邈看见一个牧童在杀小蛇,那蛇已经受伤出血了。孙思邈恳求牧童不要杀它,并脱下自己的衣服...
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81年,原籍陕西省,年轻时就表现出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他在青少年时期游历名山大川,拜访了许多名医,广泛学习了当时的医学知识。孙思邈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早期的生活经历使他对生命的脆弱和疾病的痛苦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也为他后来的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他的医学生涯中,孙思邈曾经担任过宫廷医生,...
孙思邈(公元581年-公元682年),字子渊,号药王,唐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和道教思想家。他以其在中医学、药物学和医学伦理方面的卓越成就而闻名,被誉为“药王”。孙思邈的生平、主要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构成了他丰富而深远的历史形象。一、生平与背景 孙思邈出生于唐代的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自幼...
孙思邈是我国最伟大的医药学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药王”。 孙思邈也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流传,如少年立志学医、孝奉双亲、槐荫苦读、辞绝征召、封官不仕、白首不释卷、起死回生、悬丝诊脉、锯末姜汤、葱管导尿、痛惜医悟、药王茶、阿是穴由来等。并且唐朝至今,对孙思邈本人、著作、故事...
孙思邈自小家境贫寒,父亲孙公为了儿子的前途,煞费苦心地安排了一场与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会面。虽然独孤信很赏识孙思邈,但是却嫌弃他卑微的出身,委婉地拒绝了他们,并安慰道,等孙思邈到了20岁的弱冠之年,便会再度举荐。于是孙思邈更加苦读,可是在周文帝的侄子宇文护逼元宝廓禅位后,便对开国元勋独孤信非常忌恨,...
孙思邈(541年-682年),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孙家塬)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宋朝追封妙应真人,道教尊为天医妙应广援善济真君,被奉之为医神。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怀孕了,有十个多月了,却不能分娩,反而另增了许多奇怪的...
孙思邈(581-682),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 他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在很多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他医德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是一位真正的道士。他是中国陕西耀县人,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