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之学而不厌(一)子曰:“默而识①之,学③而不厌③,诲④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第七 ·二) 【注释】①识(zhi):记住。②学:指后天对知识的获得和对能力的培养。③厌:满足。④诲:教导,教诲。【译文 】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
原句中的“识”“厌”等词要字字落实,“识”翻译为“记住”,“厌”翻译为“厌倦”。故可翻译为:孔子说:“将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上;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反馈 收藏
我对此译文,深不以为然。我认为应该译为:孔子说:“将心中所感及时记下来,坚持学习而不自满,教导弟子而不懈怠,这些我都做到了哪些呢?”特别是“诲人不倦”的“不倦”译为“不知疲倦”,这离孔子愿意相差甚远。 2024-09-19河南0 17楼 5000言983154326 ...
《论语-述而篇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解析:孔子对于自己教育者这个身份的...
子曰:“默【1】而识【2】之:学而不厌,诲【3】人不倦【4】,何有于我【5】哉?”【注释】【1】默:干完一天的活,躺在床上,睡觉前,不出声。【2】识:从外部得到信息,了解信息的意思,从老祖宗传递给我们的文字里了解认识到信息的意思。【3】诲:给别人讲道理,分享道理,教导,教诲,教育。【4...
意思: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默而识之”,学问要靠知识来的,这里的“识”在古代文字中是与“志、记、志”字通用,所以“默而识之”这句话就是说:作学问要宁静,不可心存外务,更不可力求表现,要默默然领会在心,这是最要紧的. 爱人爱...
考点:1、“何有于我哉?”:倒装句,翻译是应按照“于我有何哉”的顺序翻译。 2、曰:说。何:什么。哉:语气词,吗。 3. 厌:厌烦。识:记。诲:教育。倦:疲倦。 结果一 题目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答案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翻译 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上,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小学语文好像有背诵。但我见过很多人,这些人能做到就是能做到,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是不理解,而是做不到。 第一个阶段:默而识...
“子曰:默而识之”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就像我们平时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学到新的知识,不用刻意去张扬,而是悄悄地记在心里,慢慢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哦。《论语》就像是孔子的“朋友圈合集”,里面记录了他和弟子们的言行,都是我们了解...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默而识之”,学问要靠知识来的,这里的“识”在古代文字中是与“志、记、志”字通用,所以“默而识之”这句话就是说:作学问要宁静,不可心存外务,更不可力求表现,要默默然领会在心,这是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