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释读:“天亡簋”(大丰簋)铭文 名称:“天亡簋”,旧称“大丰簋”、“朕簋”。时代:西周初武王时期。出土: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郿县(今宝鸡市眉县)。著录:徐同柏《从古堂款识学》15•8,吴式芬《攈古录金文》三之一•72,吴大澂《愙斋集古录》11.15,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库录...
清朝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市眉县(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系第三批禁止出国(境)文物。天亡簋铭文:乙亥,王又大丰。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佑王。衣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上帝。文王德在上,丕显王作省,丕肆王作赓。丕克乞迄衣殷王祀。丁丑,王飨大宜。王降。亡得爵复觵。唯朕有...
我,天亡簋,最喜欢排列工整的句子了。 ——天亡簋 天亡簋 稀有度优异职业轻锐 文物名称天亡簋CV孙志豪 TAG近战、连击、输出、生命吸取 获取方法主线赠送、新人招集、常规招集、活动招集、器者征集 实装日期2024年04月19日 生命上限680→6026攻击力292→2173 ...
这就是西周天亡簋。 天亡簋,旧称大丰簋、朕簋,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8.5厘米,据传清道光年间在陕西宝鸡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天亡簋造型肃朴庄重,四耳方座,内底铸78字铭文,记录了周武王在灭商后举行祭祀大典的事迹。 天亡簋见证了西周早期历...
《天亡簋》又称大丰簋。多数人称它为《天亡簋》,昌周武王时期的器物。此器制作浑朴厚重文字优美,圆身,方座,四兽耳附珥。周身饰昂首张口相对回旋龙纹,器座也作相对回旋龙纹,内底有铭文八行七十七字。铭文大意是记述武王克商西归宗周,举行大封典礼并文王和上帝,天亡辅助武王举行祭祀受到赏赐,因铸此殷,以记荣...
想象一下,在陕西的土地上,一个清朝道光年间的考古现场,一件精美的青铜器悄然出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天亡簋"。这可不是普通的餐具,而是西周初期武王时代的文化密码!这尊高24.2厘米的方座簋可是个"明星级"文物,四面装饰着夔龙蜗体兽纹,看起来就像是古代的艺术品。它现在安静地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默默讲述...
天亡簋,又称大丰簋、朕簋,是一件铸造于西周初年的四耳方座青铜簋。它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18.5厘米。器身与方座上的主纹饰是两两相对的蜗身兽纹,头部呈龙形,身体则如背负壳的蜗牛,既威严又神秘。 铭文之秘 📜天亡簋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内底铸刻的8行78字铭文。这些铭文记录了发生在3000...
周武王,姬发,作为周天子的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046-公元前1043年,西周武王时期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商周交替的关键节点,对后续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利簋和天亡簋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物,犹如两把钥匙,为我们深入探究当时的政治、军事与宗教等情况提供了宝贵线索。
@国学讲堂天亡簋怎么念 国学讲堂 天亡簋读作“tiān wáng guǐ”。它又名大丰簋、朕簋,是著名的西周早期铜器,也是迄今所见西周最早的有铭青铜器,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天亡簋因其铭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的重大历史事件——武王灭商以后的祭祀大典,故而十分知名。
天亡簋guǐ又名大丰簋、朕簋,是著名的西周早期铜器,禁止出国的文物。在1976年利簋发现之前,长期被认为是唯一一件能确认是周武王时器的铜器。 它的铭文记载了三千年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即武王姬发伐纣灭商之后,举行祭祀大典之事。 其为四耳方座簋guǐ,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 天亡簋有四只兽首耳,耳下有方形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