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61-62] 2014年9月,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计划于2017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 [1] 2015年6月13...
历史沿革 南北贯通 开皇四年(584年),隋文帝利用汉朝开凿留下的槽渠,命令宇文恺率水工开广通渠(又称富民渠、永济渠),在渭水之南,傍南山而东,到潼关衔接黄河。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下令开山阳渎。隋炀帝即位后,开始大规模整修隋朝大运河,其工程分为四个部分: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邗...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于公元前486年下令开凿邗沟,连通了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基础。 隋朝时期,隋炀帝征发百万民工,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和重修了江南运河,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的庞大运河体系。 元代改线与完善 元代全国政治中心...
历史背景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第二条黄金水道(张友茂说)”, 由人工河道、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运河文化区域---分七块:燕赵通惠文化区、北运河文化区、南运河文化区、齐鲁运河文化、中运河文化区、里运河文化区、江南运河文化区(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奠定以后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
答案:隋朝大运河的修建背景是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政权,决定修建大运河。修建过程是从公元581年开始,历经隋文帝、隋炀帝两代,用了近十年时间,全长两千多公里,连接了黄河与长江,成为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这一事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加强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中国大运河历史背景和意义 中国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之一。中国大运河的修建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齐国的田忌从江苏的彭城至淮河,花费数十年修治了一条连接济南、泗州、秦淮河、...
视频素材:七下历史 1.1大运河背景 统编历史课堂 2024-03-20 12:03 辽宁 请在微信客户端打开七下视频素材9个内容 七下视频素材· 目录人划线
百度试题 题目3、京杭大运河的历史背景?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京杭大运河,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兴于元、明、清,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反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