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Grand Canal),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个部分, [97]全长3200公里,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35座城市 [90-91]。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89]...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于公元前486年下令开凿邗沟,连通了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基础。 隋朝时期,隋炀帝征发百万民工,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和重修了江南运河,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的庞大运河体系。 元代改线与完善 元代全国政治中心...
京杭大运河,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兴于元、明、清,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反馈 收藏
京杭大运河历史背景60字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初服务于军事目的,后历经隋唐至元明清各代拓展、联通,成为连结南北政治中心及经济区域的重要漕运通道,促进了文化和物资交流。©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事件背景 京杭大运河,这一古老的运河,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与扩展,逐渐发展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水道。这条古老的运河不仅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迁,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尽管时代变迁,京杭大运河依旧承载着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吸引...
京杭大运河的修建背景和历史沿革如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国,开凿了邗沟,这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隋朝:隋炀帝时期,对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修和贯通,连接了南北。●元朝:元朝定都北京后,对大运河进行了翻修和取直,使其直接连接南北。●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对大运河进行了进步的疏浚和维护,保持了其作为...
历史背景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第二条黄金水道(张友茂说)”, 由人工河道、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运河文化区域---分七块:燕赵通惠文化区、北运河文化区、南运河文化区、齐鲁运河文化、中运河文化区、里运河文化区、江南运河文化区(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奠定以后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
2014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在内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背景 文化交流 黄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摇篮,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它的中下游中原地区是古代经济、文化、科学最发达、最昌明的区域,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思想最为活跃的所在。黄河自西向东的流向,便于东西横向联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