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艾灸:利用此时旺盛的阳气,进行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祛湿散寒。常选择的穴位有关元、气海、足三里等,有助于补充阳气、增强体质。2. 三伏贴:虽然三伏贴通常在初伏开始使用,但夏至后就可以开始准备。三伏贴对于一些冬季易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3....
3、多吃苦味食物 此时正值一年阳气最盛之时,人们容易食欲下降、湿气加重、脾胃虚弱,这是因为夏至前后阳气外达,气血更多地运行在体表,从而造成体内虚寒。因此,饮食须以清淡为主,切忌贪凉,可以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生菜等。① 4、喝点绿豆汤 周赛男医生表示,保证足量饮水,如果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
夏至养生应该注意饮食、调整作息时间、适当锻炼。 1、注意饮食:夏至出汗比较多,饮食方面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进食辛辣的食物,尽量不要经常进食寒性太大的食物,以免导致阳气受损。 2、调整作息时间:夏至夜间时间比较短,要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中午可以适当午睡缓解疲劳。 3、适当锻炼: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
12、节气针灸 “冬病夏治”并非只有“三伏贴”一种疗法,夏至的节气针灸也是很有效的“冬病夏治”手段,对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病效果不错。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夏至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因此夏至的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夏天容易因吃寒凉...
夏季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剧烈运动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中暑。因此,在夏至时节,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以保持身体健康。总之,夏至时节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做到“1要早,2不碰,吃3样,忌2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度过这个炎热的季节,保持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
夏至时节正值盛夏,此时气候炎热,阳盛于外,人体阳气走于肌表,人们常感身热难耐。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至养生就应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切勿贪凉过度。一旦阳气受损,阳虚生寒,则会引发各种寒证痛证。夏季伤阳,无以温养,冬季来时机体抗寒无力,手足不温,将会更加怕冷。《黄帝内经》...
一、起居养生 夏至后,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晚睡早起,同时,每天应安排午睡,以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晚睡早起,但晚上睡觉时间不应超过23:00,中午11:00~13:00间宜小憩,以0.5~1小时为宜,睡个子午觉。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夏至养生——睡眠方面 顺应夏季日照时间长的特点,晚睡早起,但不宜夜晚露宿贪凉。避免长时间开空调送风,以防风寒湿邪侵袭。从夏至开始,应睡午觉,有助于阴阳和谐,同时能更好地恢复体力和精神。夏至养生——运动方面 提倡适量运动以振奋阳气,提升精神,但要考虑“暑易伤气”,避免剧烈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
夏至可以通过注意避暑、注意避湿、忌夜食生冷、忌冷水洗浴、忌夜卧贪凉等方式养生。1.注意避暑:夏至高温环境下,人容易发生体温调节机制紊乱而引起“中暑”,若不及时处理,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如意识混浊、狂躁不安、昏迷等症状。2.注意避湿:夏至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湿度也与...
“防苦夏吃吃鸭”说明鸭肉是夏至进补的重要食材,鸭属水禽,性寒凉,有清热的功效,鸭肉中的优质蛋白不仅补益,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荸荠和莲藕也是夏至适宜的进补食品,荸荠性寒,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莲藕性味寒凉,具有清热凉血、益血生肌、健脾开胃的功效。地黄炖鸡也是夏至养生进补的最佳选择,干地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