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五年八月五日,圆悟禅师示寂,讳克勤,字无著,彭州崇宁骆氏子。依妙寂院自省落发受具。游成都,从圆明敏行大师学经论,窥其奥,以为不足恃,谒昭觉胜公问心法。久之出关,见真如哲公,颇有省。时庆藏主众推饱参,尤善洞下宗旨,师从之,尽其要。尝谒东林照觉,顷之谓庆曰︰‘东林平实而已。’往见太平...
他一生经历了宋朝仁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五位皇帝,他完成了“文字禅”的终结,启开了“看话禅”的开端,他就是中国禅宗史上承先启后的一代宗师——圆悟克勤禅师。 圆悟克勤禅师出家后,出蜀行脚,历参金銮信、东林度、玉泉承皓、晦堂祖心等当时国内...
圆悟禅师圆寂后,临济宗历经黄龙、杨岐两派分立,最终走向合流。在圆悟的众多法嗣弟子中,虎丘绍隆一脉仅传法于应庵昙华,这一脉竟成为临济法统中至今仍延绵不绝的正脉,一直流传至今。昭觉寺碧严堂 在绍兴五年八月初五日,圆悟克勤禅师于昭觉寺圆寂,这一历史事件不仅为宋高宗所铭记,更在六百年后的雍正十二年得到...
克勤禅师道:“陛下以孝心理天下,西竺法以一心统万殊,真俗虽异,一心初无间然(没有差别)。” 高宗听了,非常高兴,遂赐圆悟禅师之号。 晚年,克勤禅师又回四川成都昭觉寺,绍兴五年(1135)示寂,春秋七十三岁。谥真觉禅师。 克勤禅师悟门广大,说法辩博,纵横无碍,听者往往感动而至于泣下者。生前有《碧岩录》传世,...
宋崇安(今武夷山市)开善寺肯庵圆悟禅师,福建建瓯人。对佛法的理解和修行的实证为大众所推举。天姿悠闲从容,居武夷山十余年。人物生平 因听牛歌而悟道。曾有偈云:“山中住,不识张三并李四。只收松栗当斋粮,静听岭猿啼古树。”曾经授儒学于晦庵朱文公,晦庵特别敬重他。曾经和晦庵朱熹的梅诗云:“可怜万...
作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位著名高僧,圆悟克勤之于禅宗的贡献,首先应该是在禅宗法统的承继方面,因为他的努力而使禅灯相续不灭乃至更加光大。 昭觉寺圆悟克勤禅师像 众所周知,禅宗自称教外别传,以心传心。因其怀疑语言文字的力量,以心传心讲究严格的师承,故禅宗早期特别重视衣钵相传,后期又特别强调法统相续。《灯录...
相比而言,临济宗影响更大。临济宗在11世纪从临济下五世汾阳善昭的弟子石霜楚圆的法系形成黄龙、杨岐二派,然而到南北宋之际杨岐派继黄龙派之后迅速兴起,一直传至近世。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圆悟克勤禅师及其弟子大慧宗杲、虎丘绍隆占有重要地位,为推进临济宗的发展...
圆悟禅师对禅人有言,要“识禅病”,可见识禅病是对参禅者自身的一个要求,同时,亦是师家之责。针对禅门之病,宋代禅师们可谓各有手眼,宋初文益提倡禅教并举。此后,以文字禅为代表的圆悟克勤等禅师则提倡从宗门本身的公案语句处入手接引参禅人,所谓“垂慈救弊”。但很快,文字禅激扬文字的特点则导致了禅门“...
密云圆悟禅师,本名蒋氏,号圆悟,出生于宜兴。自幼便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沉稳庄重,言谈举止皆有定力,常常静坐如有所思。六岁时入乡校,对于读书并不热衷,反而对书写大字情有独钟。八岁时,他初次体验到世间无常之感,常诵佛号以求解脱。随着年龄增长,他投身农事,一次偶然间得到《六祖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