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殷末迄今,历时三千余载,中华民族特具的结晶思想,以文字表达者谓之“国故”;以国故为研究对象,用科学方法研究之,使之成为一门科学,谓之“国故学”。学习国故学应有什么态度呢?1. 社会是进化的,研究国故学应有客观的态度,使用科学的方法。不要把社会现状的不安都归结到“新”的身上,认为古代的黄金时代才是最...
从经、史、子、集的古典四部,到十九世纪末的国学热,国学的定义在不断演变。🔍然而,一个新概念“国故学”进入了我的视野。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将中国过去的文化历史称为“国故”,而研究这一切的学问,便是“国故学”。🌈国故学,既有古人的智慧,也有历史的尘埃。精华与糟粕并存,如何取其精华...
从古至今,许多大师如王国维、钱钟书等,他们作为经学、古书学等领域的佼佼者,推动了国学的发展。要成为国故学大师,需具备系统国学知识,精通古文字体和诗词,对经典著作有独到见解和原创性成果,深刻理解国学并推动其进步,兼收并蓄,注重传统,且能总结教学与学习方法,培养后继人才。国学的包容性极强...
对于“国学”的定义,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所做的定义被广泛引用:“‘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国故’这个名词,最为妥当;因为他是一个中立的名词,不含褒贬的意义。
青岛出版社吴清波学长有感于斯,邀余择取国学概论之精且易读者重印以飨同好,因约李君振聚讨论而甄选之,本辑计六种:洪北平《国学研究法》、王易《国学概论》、马瀛《国学概论》、陶庸生《国学概要》、曹聚仁《国故学大纲》、甘鹏云《经学源流考》,先行付印,李君略作解题,以为导读。佳者尚夥,宜次第刊传之。
《国故学大纲》分为上、中、下三卷,出版了的仅有上卷,上卷共计十章,第 一章概念性地介绍《国故与国故学》,二至五章为《国故学之研究法》,第六章为《国 故学之分类》,第七章为《文学的鉴赏与批评》,后三章介绍文学中的《平民文学》 一类,此为卷上的前十章。卷中分十章,介绍了《贵族文学》《病态文...
有的学者试图用"国故学"来取代"国学",有人根本主张"国学"不是"学"。实际上,从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对于久处外患压迫下的中国士人来说,20世纪20年代可能是中外"国家"实体竞争最为淡化的时段。此时与清季的最大区别是"学术"与"国家"的疏离:对强调"国无学则不立"的清季士人来说,国学...
QQ阅读提供国学概论选粹:国故学大纲,插图在线阅读服务,想看国学概论选粹:国故学大纲最新章节,欢迎关注QQ阅读国学概论选粹:国故学大纲频道,第一时间阅读国学概论选粹:国故学大纲最新章节!
1) Chinese Classical Learning 国故学2)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国故 1. to reassess all the values) as the axes,"investigating problems","importing different doctrines and theories" and "putting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in order" as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tasks and "reforming Chinese ...
国学概论选粹:国故学大纲《国学概论选粹》序言《国学概论选粹》序言◎杜泽逊所谓“国学”,即一国之传统学问。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在于中国有本国之独特学问。其学问博大精深,主流为经、史、子、集四部,旁支则释、道二家之学,其根基则中国语言文字之学。总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