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上一阶段的学习中多数学生对概念的认知是初步的认知那么教师有价值的追问才能把学生引向深入的思考理解概念的本质提升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认识从而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模型并能够运用模型找一个数的因数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精选6篇) 因数与倍数 篇1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一、教学内容 1.因数和倍数 2. 2、...
(1)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3)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到...
(3)强调一点:为了方便,在研究倍数与因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数的除法算式”中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简洁明了,同时为学习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进行有效铺垫。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依存关系。 (1)独立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我们能不能说“4是...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 【教学过程】 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12个小正方形片、每个学生的学号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倍数、因数的含...
3.提高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 1.因数的定义: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2.倍数的定义: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3.如何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1.导入:老师出示一张纸上写有多个数字...
《因数与倍数》公开课教案 篇1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1)师: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12就是一个自然数)你能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吗?你有几种摆法呢?你能用乘法算式把你心中的摆法表示出来吗? (2)学生写算式后汇报 师:谁愿意把自己摆长方形的方法和列出的算式讲给大家听? 师:还有...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8—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
篇1:《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109――P1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