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承祯,是漫画《长安幻夜》中的人物。司马承祯,特点是英俊,外套桃红色外衣,身手非常不错。华丽的道士大人,是明皇宫廷中大活跃得术士之一。会写一手漂亮的书法,颇有瑕口的名声与高超的道术一同被人们传说。似乎对“与师夜光作对”有着恶劣的兴趣。传说中是和师夜光灵力不相上下的强大术士,不知为什么却担任了...
他第二次上台(710年)不到一年,就特派司马承祯兄长司马承祎持其亲笔信,赴衡山紫盖峰敦请司马承祯。李旦在信中极力赞美司马承祯的高尚品德,表现了求贤若渴和仰慕之情。司马承祯到长安后,李旦还特意安排他在皇宫中居住。据记载,李旦曾经两次降敕赞美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在道教界享有极高声誉,被尊为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 他的学说对后来宋代的内丹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总结 司马承祯是唐代著名的道士和道教理论家,他的一生致力于道教的修炼与传播,对道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和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道教界,也对后世产生了深...
唐开元九年(721年),大唐王朝东都洛阳的宫殿内举行了一场庄严隆盛的授箓仪式,唐明皇李隆基亲受道教法箓,成为一名道士皇帝,为他授箓的正是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 资料图片出生于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的司马承祯(647年-735年)是上清派宗师...
诗人司马承祯简介司马承祯(647年-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唐代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之后。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的诗词全集代表作品 最能反映司马承祯道教思想的代表作为《坐忘论》和《天隐子》以及《服气精义论》等。《坐忘论》是讲道教修炼方法的,但...
武则天篡唐改周,对李唐宗室子孙大开杀戮,是个心毒手辣之人。武则天曾多次征召司马承祯,司马承祯都没理睬她。哪怕武则天贵为皇帝。后来,李唐复辟,唐睿宗、唐玄宗召请司马承祯时,他却奉诏出山,为大唐二帝献上了亲手铸造的宝剑和宝镜。世人都知司马承祯是一代道家宗师,却鲜少知道他还是冶金铸剑铸镜高手。他...
司马承祯是桐柏历史上影响很大的道士,号天台白云子,法号“道隐”。司马承祯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河内温人,乃是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后。他自幼清颖脱俗,长而淡泊功名,不谋仕禄,笃信道学。司马承祯21岁上嵩山,拜陶宏景的三传弟子潘师正为师,受其符箓与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学习正一之法。潘师正对他...
历史人物> 司马承祯 【生卒】:639-727 字子微,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少好学,薄于为吏,遂为道士,事潘师正,尽受其术。后移居天台山。甚得则天、睿宗、玄宗礼遇。卒于王屋山。曾刊正《老子》,定著为五千三百八十言。(,参见《新唐书》) 【生卒】:647—735 ...
司马承祯(639年 - 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温县(今属河南温县)人,为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的后人。他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 年少时他就专心好学道学,无意于仕途。他拜嵩山道士潘师正为师,习得上清经法、符箓、导引、服饵等道术,后隐居天台山玉霄峰。 司马承祯文学修养深厚,与陈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