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承祯《坐忘论》司马承祯《坐忘论》夫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涸辙之鱼,犹希升水。弱丧之俗,无心造道。恶生死之苦,爱生死之业。重道德之名,轻道德之行。喜色味为得志,鄙恬素为穷辱。竭难得之货,市来生之福。纵易染之情,丧今身之道。自云智巧,如梦如...
坐忘论司马承祯 公版免费书 / 经史子集 · 7325字更新时间:2015-12-20 16:32:29古代养生术书。唐司马承祯著。分总论和信教、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等七条。吸收了佛释的正心和止观学说,阐发道教修仙理论。主张修仙时要收心、守静、简事、真观、去知识、绝欲望,应物而不为物累,“与道...
《坐忘论》是唐代高士,道教上清派司马承祯祖师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道教经典。书中强调生命的宝贵,主张养生莫过于修道;修道在于静心;而静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坐忘”。书中阐述的坐忘之法,是一种很好的保持性灵宁静安详、破除烦恼和回归真我的修炼方法。 这部著作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
坐忘论 司马承祯(唐)著 夫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涸辙之鱼,犹希升水;弱丧之俗,无心造道。恶生死之苦,爱生死之业,重道德之名,轻道德之行。喜色味为得志,鄙恬素为穷辱。竭难得之货,市来生之福,纵易染之情,丧今身之道。自云智巧,如梦如迷。生来死去,循环万劫。审惟...
坐忘论 司马承祯 白虎公子 生物科学6 人赞同了该文章 司马承祯(647年-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唐代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之后。司马承祯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自少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后来遍游...
总之,司马承祯在他的《坐忘论》中把心理上的洁净虚明、无思无虑与生活上的自然恬淡、少私寡欲当作养生之术的基础,作为平时清雅生活的方式以及养生炼形、修身保命的绝妙良方。这不仅对当时社会各阶层有影响,也对道教思想的发展,尤其是道教养生思想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同时对今天也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坐忘论》是一部修道明理、入室炼养的道书,其书卷首说:“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生在世间,最可贵的便是明道修真。人在道中,如鱼在水中一样。人离不开道,人以呼吸寄生,…
司马承祯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并通过“坐忘”的静心修心作用逐渐发展成为道家修道成仙的一种修炼方法。 《坐忘论》的开始有一个短的序言,在序言中,作者指出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的长短全在于自己能否修道,修道能否成功的关键又在于能否做到静心,而静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坐忘”。 从开始修炼到最后得道成仙,...
《坐忘论》的开始有一个短的序言,在序言中,作者指出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的长短全在于自己能否修道,修道能否成功的关键又在于能否做到静心,而静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坐忘”。 从开始修炼到最后得道成仙,司马承祯把修习“坐忘”分为七个阶段,这七个阶段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