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有言:“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汉代道家先贤河上公是这样注解的,“甚,谓贪淫声色;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去此三者,处中和,行无为,则天下自化”。 按照河上公的解释,“去甚”就是声色不可过度享受,“去奢”就是衣食不可过度奢华,“去泰”就是居所...
公元 125 年,顺帝刘保即位,樊丰、周广等人皆被处死,杨震的冤案得以平反。杨震一生刚正不阿、清廉正直,不贪恋金钱,不为了个人私利而与世俗权贵同流合污,真正做到了常有而不失,常胜而不败,常贵而不贱,留下一世清名,为世人所景仰,达到了“圣人去奢”的崇高境界。奢侈实乃危险之物,它没有牙齿,却能够啃...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原文及解释 名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摘自:《老子·道经·第二十九章》 解释:甚:过分的。泰:奢侈的。全句译文:品德高尚的君子避免极端,消除奢侈,摈弃浪费。 赏析:老子提倡听任自然、顺应物性,主张知足常乐,只有知足无欲才会“贫如富”“贱如贵”。 道经·第二十九章原文: 将欲取...
圣人去甚 去奢 去泰 “去甚”,去除偏执极端。 “去奢”,去除奢迷奢华过分。 “去泰”,去除虚荣傲慢、强烈的控制欲望。 古圣先贤、圣哲,清净无为,循自然之道,不妄动而为。 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去做过分的事情,我们往往自视甚高。所以,首先要看清楚自己,...
“甚”、”奢”、“泰”这几个字字面意思可能不好解释,但是“去甚”,“去奢”,“去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却是很简单的,就是让管理者内心至虚至静,不被名、利、财货、权力等身外之物所累所伤,进而到达大道那种“无身无我”的境界。当然《道德经》的话,说起来都是很容易的,做起来却是难如上青天...
去甚、去奢、去泰 在《道德经》中,老子强调世界万物由“道”产生,世间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因此,他反对极端的行为。所以在《道德经》二十九章中说: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去掉极端,去掉奢侈,去掉过分。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分,放眼历史上的亡国之君,都死于极端暴戾、极端安乐和豪奢。商纣王造酒池肉林,沉湎女...
所以,对比秦朝、汉初“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晚期的政治环境,便不难理解老子最后总结的“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的含义了。老子说圣人处事应当有三大原则,把握这三大原则便不会犯错误。第一,任何事情不能做过了头,正如孔子所说“过犹不及”,再好的政令、律法都要把握一个刚刚好的度,过了这个度其...
《道德经》第29章,提出了"去甚""去奢""去泰"三个方面,对我们人生有很重要的启发: 第一,去甚。"甚"代表过度和过激,这告诉我们要避免思想极端和行为偏激。例如,在看问题时要兼听则明,不能过于绝对和偏执以至于拒人千里;在处事时也要避免过激的言行,这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所以,"去甚"教我们要在思想和...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圣人之道,第一“去甚”,“甚”就是过分,做人做事第一不要过分,过分一定会出毛病。第二“去奢”,锦上不能添花,锦上添花,毛病出得更大。第三“去泰”,人生没有舒服的时候,天下事也没有永远泰然不变的时候。一个人身心上不加几分劳苦,不加几分运动,舒泰太过了,各种毛病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