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于因为过分开发自然环境而正自掘坟墓的现代人类来说,老子提出的以“无为”治理天下,不按自己的主观意志、愿望去治理天下,以及要顺任放养万物,要去甚、去奢、去泰的主张,是极富警醒意义的。 另外,老子也提出了选择何种生活的问题,是...
大道(客观规律)管理宇宙万物却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物得失而所累所伤,就要去甚,去奢,去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解释:所以啊,圣人去除贪淫声色,去除奢靡服饰饮食,去除高大宫室台榭。解析:天下的是非彼此多如牛毛,辩解永远没有止境。是仁义圣智好呢?还是民主人权好呢?圣人执掌天下,对这些辩论...
公元 125 年,顺帝刘保即位,樊丰、周广等人皆被处死,杨震的冤案得以平反。杨震一生刚正不阿、清廉正直,不贪恋金钱,不为了个人私利而与世俗权贵同流合污,真正做到了常有而不失,常胜而不败,常贵而不贱,留下一世清名,为世人所景仰,达到了“圣人去奢”的崇高境界。奢侈实乃危险之物,它没有牙齿,却能够啃...
圣人去甚 去奢 去泰 “去甚”,去除偏执极端。 “去奢”,去除奢迷奢华过分。 “去泰”,去除虚荣傲慢、强烈的控制欲望。 古圣先贤、圣哲,清净无为,循自然之道,不妄动而为。 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去做过分的事情,我们往往自视甚高。所以,首先要看清楚自己,...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原文及解释 名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摘自:《老子·道经·第二十九章》 解释:甚:过分的。泰:奢侈的。全句译文:品德高尚的君子避免极端,消除奢侈,摈弃浪费。 赏析:老子提倡听任自然、顺应物性,主张知足常乐,只有知足无欲才会“贫如富”“贱如贵”。 道经·第二十九章原文: 将欲取...
是以圣人去甚⑥,去奢,去泰。 【注释】 ①取天下:治天下。 ②不得已:得不到罢了。已,罢。 ③或:代词,可译为“有的”或“有的人”。 ④羸:瘦弱。 ⑤隳:毁坏。 ⑥甚:非常的、极端的。 【翻译】 想要治理天下却用强制的办法去做,我看他不能达到目的。“天下”是神圣的东西,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采用...
所以,对比秦朝、汉初“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晚期的政治环境,便不难理解老子最后总结的“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的含义了。老子说圣人处事应当有三大原则,把握这三大原则便不会犯错误。第一,任何事情不能做过了头,正如孔子所说“过犹不及”,再好的政令、律法都要把握一个刚刚好的度,过了这个度其...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译文]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道德经》圣人去掉那些极端的、过度的、过分的言行和欲望。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正因为圣人从不居功,所以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功劳。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贫穷与卑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但若不是行为失当而得此结果,君子不会去摆脱这样...
二、“去奢”即摆脱物欲束缚 “奢”不仅指物质挥霍,更包含对名利地位的过度贪求。老子提出“见素抱朴”,警示人们若沉迷享乐,易丧失本心。如古代帝王修筑奢靡宫殿导致民不聊生,现代人透支消费陷入债务危机,均印证“甚爱必大费”的规律。真正的富足在于知足,减少对外物的依赖才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