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家印,如鳳池添水,雞樹落英;將軍家印,如猛獅弄球,駿馬御勒;卿佐家印,如器列八璉,樂成六律;學士家印,如鳳書五色,馬鬣三花;內史家印,如孤鳳朝陽,五龍夾日;御史家印,如絮縈驄馬,蝶繞繡衣;督學家印,如藝海泛濫,文江翻浪;法司家印,如繡斧凝霜,烏台列柏;牧民家印,...
谓之反刀;疾送若飞鸟,谓之飞刀,又名冲刀;不疾不徐,欲抛还住,将放更留,谓之涩刀,又名挫刀;锋向两边相摩荡,如负芒刺,谓之刺刀,又名舞刀,刀直切下去,谓之切刀;接头转接处意到笔不到,留一刀,谓之留刀;刀头埋入印文内,谓之埋刀;既印之后,复加修补,谓之补...
《印说》·印说明朝 印说 万寿祺 著 大 中 小 予少时好书篆弄印以为戏,长而弃去。近时友人知予少时所为,往往以名氏强子刻石,亦复欣然。岁月骎驰,所刻遂盛,见猎心喜,此犹少年积习也。曹孟德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此言虽大,可以喻小。 或曰:近世刻印多不喜平,流为香泥粪土杂成菩萨,秽洁各...
老印人们说:“小心落墨,大胆奏刀”,小心落墨,写印稿时认认真真,谨慎成稿(其实写印稿也有谨慎而失天趣的问题)用刀刻的时候就需要大胆动刀,就是为了不伤天趣,点画的姿态不因拘束而失去趣味,篆刻毕竟并不完全等同于雕刻。
文也,诗也,书也,画也,与印一也。”讲的就是遵循了这些原则之后,当然就可以刻出精品来了,也当然能弹出好的和谐曲子了。再进一步强调,诗、书、画、印是相通的艺术门类。这段文字的重点在上面的十不刻。后来,稍稍晚些的赵宦光又将《印说》的内容加以整理删节整理刊出,起名《篆学指南》,也有这一段文字...
在《印说》中,关于篆刻的学习方法,周应愿在《拟议》一节提出了他的看法:奕秋非生而擅奕也,拟议于奕者也;瓠巴非生而善瑟也,拟议于瑟者也;詹何非生而善钓也,拟议于钓者也。古印犹存,篆法可睹,心不厌精,手不厌熟。形其形,神其神,若圆之有规,若方之有矩,是故步亦步,趣亦趣,善拟议者也...
《印说》 /Records of Seals/ 条目作者吴彧弓 最后更新2023-08-05 浏览37次 中国明清时期篆刻著作。 英文名称 Records of Seals 所属学科 美术学 明清两代产生的以《印说》为名的篆刻著作约有如下几种。 ①明代万寿祺撰。一卷。成书于明崇祯三年(1630)。全文不足千言,言简意赅,朴实无华。万寿祺对当时印...
其所著《印说》一卷,曾在万历年间风靡一时,有如文论之《文心雕龙》、诗论之《二十四诗品》、书论之《书谱》。《印说》同样是古代文艺理论中熠熠生辉的经典之作,其对印学的贡献亦是无以伦比的。 周应愿,吴江烂溪人(今江苏苏州吴江县人),我们一再提到明代文化艺术,特别是绘画、篆刻的中心,当属吴门。
篆刻讲堂之82:周应愿与《印说》 明代文人流派篆刻的兴盛,与印论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上文我们介绍了周应愿的《印说》,其提出的篆之三害和刀之六害,即便今日仍然是评判一方印章优劣的标准之一。《印说》不光全面深入的对印章艺术进行了研究,且对以刀刻印的篆刻创作作了细致入微的实践层面的解析。 《印说》已经问...
)所以,平常我们说篆刻的三要素,就说篆法,章法,刀法。今天接着读周应愿的《印说》中“除害”一节中关于篆法除害的内容。核心是这两段话:第一段:昔人论篆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方不变谓之㪷 ,圆不变谓之环。”可谓善状,又若为刀法发者。过去有人讨论篆法说:“点处理不...